期刊文献+

先秦“乐”之五种审美形态的嬗变 被引量:1

The Evolution of Five Aesthetic Forms of“Musical Drama”in the Pre-Qin Peri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以往的研究中,先秦时期“乐”的审美常被归纳为“雅乐”与“新声”(或“淫乐”)的对立。事实上,从帝辛创“新声”拉开序幕算起,“乐”之审美形态的发展与变革至少历经“对立”“兼容”“归摄”等三个阶段,并先后表现出以“语”“欲”“美”“人(仁)”“和”等观念为核心的五种不同形态。本文尝试在多元文化嬗变与融摄的视域中,重新解读先秦时期“乐”之审美形态的发展与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审美形态进行梳理与区别,考察审美形态间相互批判、吸纳的过程,这也是对以往“乐”审美之“雅”“淫”分判的丰富与补充。
作者 王顺然 Wang Shunran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4,共9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礼乐素养培育和礼乐文化社会教育研究”(22JZD051)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先秦诸子乐论研究”(20CZX0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3

  • 1何涛.“礼”与“雅”、“俗”观念的原始区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4):129-131. 被引量:8
  • 2冯洁轩.论郑卫之音[J].音乐研究,1984(1):68-85. 被引量:54
  • 3.《汉书·礼乐志》[M].中华书局,1962年..
  • 4.《孟子·公孙丑上》[M].,..
  • 5.《礼记·乐记》[M].,..
  • 6.《史记·乐书》[M].,..
  • 7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史》,第二章。
  • 8《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享祖考。”
  • 9《诗·周颂·有瞽》。
  • 10详见《礼记·乐论》及《史记·乐书》。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