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VP壳假说看绍兴吴语的“V快”结构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成语法框架下的VP壳假说从英语的双宾结构出发,提供了可以解释论元与谓词结构在各种论元结构下的句法联系框架。而该假说可应用于绍兴吴语方言中的“V快”结构之中,并且亦能得出该结构中的后置状语副词“快”作为严式VP副词的句法本质。与传统方言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理论框架不同,将理论句法学领域的生成语法框架下的相关概念与VP壳假说应用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对于汉语方言的句法研究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
作者
朱鑫雨
机构地区
利兹大学语言文化与社会学院
出处
《海外英语》
2023年第8期68-71,共4页
Overseas English
关键词
生成语法
绍兴吴语
VP壳假说
严式VP副词
分类号
H043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张振兴.
现代汉语方言语序问题的考察[J]
.方言,2003,25(2):108-126.
被引量:28
2
李旭平.
吴语指示词的内部结构[J]
.当代语言学,2018,20(4):478-496.
被引量:6
3
王文胜.
浙江遂昌方言的“添”[J]
.方言,2006,28(2):119-124.
被引量:8
4
曹志耘.
汉语方言里表示动作次序的后置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4):18-38.
被引量:17
5
骆锤炼.
吴语的后置副词“添”与有界化[J]
.语言科学,2009,8(5):472-477.
被引量:9
6
汪化云,姜淑珍.
吴语中的后置副词状语[J]
.中国语文,2020(2):175-187.
被引量:13
7
冯力.
从北部吴语的“V快”看中心谓语成分虚化为助词的现象[J]
.中国语文,2007(3):248-255.
被引量:8
8
张家茂.
苏州方言中的“V快哉”[J]
.语言研究,1985,5(2):105-10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刘丹青.
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中国语文,2002(5):411-422.
被引量:249
2
陆镜光.
句子成分的后置与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J]
.中国语文,2000(4):303-310.
被引量:29
3
张光宇.
东南方言关系综论[J]
.方言,1999(1):33-44.
被引量:42
4
陆镜光.
粤语名词组中的后置修饰语[J]
.方言,1998(1):48-52.
被引量:2
5
张振兴.
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42-49.
被引量:43
6
李新魁.
吴语的形成和发展[J]
.学术研究,1987(5):122-127.
被引量:13
7
傅国通,蔡勇飞,鲍士杰,方松熹,傅佐之,郑张尚芳.
吴语的分区(稿)[J]
.方言,1986,8(1):1-7.
被引量:34
8
蒙元耀.
壮语的后置状语[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5):75-80.
被引量:5
9
石汝杰,刘丹青.
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J]
.语言研究,1985,5(1):160-166.
被引量:72
10
张家茂.
苏州方言中的“V快哉”[J]
.语言研究,1985,5(2):105-10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0
1
史秀菊.
山西方言程度副词的框式结构[J]
.语言研究集刊,2023(1):185-202.
2
董守志.
否定副词“非”“不”“未”与否定判断句的发展[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353-370.
3
金龙.
从指示成分的不对称看台州方言指示系统的演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27-247.
4
王敏.
内蒙古晋语后置标记词“动”[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232-244.
被引量:2
5
卢笑予.
浙江临海方言的“凑”:兼与“添”比较[J]
.南开语言学刊,2019(1):118-126.
6
卢笑予,刘玲.
从语言接触视角看广西汉语方言“先行/再次”标记的功能交叠[J]
.民族语文,2023(6):85-97.
7
吕军伟,俞健.
语言接触视野下东南汉语方言副词后置语序及功能演变[J]
.民族语文,2021(1):11-22.
被引量:3
8
韦焕干.
汉壮语量词的几点句法及语义差异——兼论台语量词底层遗存说[J]
.汉语史学报,2023(1):45-57.
9
谢自立.
二十年来苏州方言研究综述[J]
.方言,2001,23(4):315-325.
被引量:6
10
殷相印.
当前方言语法研究说略[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4):101-104.
同被引文献
5
1
张家茂.
苏州方言中的“V快哉”[J]
.语言研究,1985,5(2):105-107.
被引量:5
2
王文胜.
浙江遂昌方言的“添”[J]
.方言,2006,28(2):119-124.
被引量:8
3
冯力.
从北部吴语的“V快”看中心谓语成分虚化为助词的现象[J]
.中国语文,2007(3):248-255.
被引量:8
4
骆锤炼.
吴语的后置副词“添”与有界化[J]
.语言科学,2009,8(5):472-477.
被引量:9
5
汪化云,姜淑珍.
吴语中的后置副词状语[J]
.中国语文,2020(2):175-18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朱鑫雨.
东南部方言后置副词的生成句法分析[J]
.现代语文,2024(9):39-46.
1
黄丹珩,王天剑.
从视觉语法框架谈儿童绘本汉译中的词汇灵动性研究[J]
.海外英语,2022(24):58-60.
2
盛益民.
文献考证、比较研究与汉语方言语法史——评郑伟著《吴语虚词及其语法化研究》[J]
.语言学论丛,2022(3):153-160.
3
张苗苗.
基于论元结构和物性结构互动关系的释义方式考察——以切割类动词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3):101-112.
被引量:1
4
田良斌,庄会彬.
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的生成研究:回顾与展望[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1):54-67.
5
黄晓东.
义乌方言研究的新高度——《义乌方言研究》评介[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43(3):110-112.
6
史濛辉,陶寰.
汉语方言“隔壁”之“隔”的读音——从苏州方言的异读说开去[J]
.语言学论丛,2023(1):66-78.
7
成磊,曹敏,何亮,向生建,黄湘镭,栾梦雨,林锦屏.
大学生群体语言退化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
.教育进展,2023,13(4):1855-1871.
8
石毓智,吴王姣.
汉语双宾结构与动补结构的构式同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46(1):1-10.
9
才旦还.
藏语安多方言与康方言动词过去时助动词的语法功能比较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2(3):17-27.
10
刘大伟.
汉语方言的名叠式小称[J]
.华中学术,2022(4):173-188.
海外英语
202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