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冬小麦覆盖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土壤温度与产量的影响不同,需要基于当下冬小麦栽培方式进行探讨,掌握其对于土壤温度以及实际产量方面造成的影响,确保在现阶段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能基于不同的种植条件,调整相关因素,全面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某地区冬小麦种植工作为例展开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冬小麦栽培模式研究发展现状,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
石荃
机构地区
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种子科技》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冬小麦
栽培模式
土壤温度
产量
温度变化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姜丽娜,李金娜,齐红志,岳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不同栽培模式冬小麦物质积累转运及光热资源利用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8,47(12):14-19.
被引量:5
2
陈炜,李红兵,邓西平.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蔗糖代谢和籽粒淀粉积累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5):641-649.
被引量:13
3
姜丽娜,徐光武,黄培新,李金娜,岳影,朱娅林,李春喜.
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直径的频率分布[J]
.麦类作物学报,2017,37(6):828-833.
被引量:6
4
杨卫东,高会会.
徽县冬小麦微垄覆盖不同栽培模式对比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3):88-90.
被引量:1
5
李谨.
临夏县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效果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2):38-38.
被引量:2
6
董国玺,何文旭,陈超,曾湧.
干旱半干旱山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9-1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袁爱民.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J]
.气象科技,2004,32(z1):61-63.
被引量:6
2
侯光良,陈沈斌,刘允芬.
宁夏天然草场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及人工草地产量估算[J]
.自然资源学报,1989,4(1):54-59.
被引量:13
3
史金,茹园园,谭金芳,王宜伦,陈峰,苗子胜,韩燕来.
施氮对冬小麦旗叶蔗糖含量及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97-502.
被引量:8
4
王文静,潘一展.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灌浆期蔗糖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J]
.华北农学报,2008,23(2):21-24.
被引量:3
5
王永华,王玉杰,冯伟,王晨阳,胡卫丽,轩红梅,郭天财.
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26-2837.
被引量:37
6
吴光磊,郭立月,崔正勇,李勇,尹燕枰,王振林,蒋高明.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2,32(16):5128-5137.
被引量:70
7
石祖梁,顾克军,杨四军.
氮肥运筹对稻茬小麦干物质、氮素转运及氮素平衡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6):1128-1133.
被引量:38
8
姜丽娜,张凯,宋飞,张新敏,蒿宝珍,李春喜.
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4):716-721.
被引量:17
9
蔡瑞国,李亚华,张敏,郭良海,王文颇,周印富.
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4,34(3):351-357.
被引量:13
10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余松烈.
冬小麦叶茎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及其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38-41.
被引量:85
共引文献
23
1
段国辉,田文仲,温红霞,张媛菲,彭绍峰,张少澜,吕树作,王海洋,高海涛.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差异[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2):25-28.
被引量:5
2
夏前勇.
全膜覆土穴春播玉米种植技术要点[J]
.新农村(黑龙江),2018,0(30):64-64.
3
朱明霞,张玉红,白婷,靳玉龙,王姗姗,张志薇,刘小娇,唐亚伟.
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籽粒灌浆期淀粉与蛋白积累特性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4):39-44.
被引量:6
4
喻武鹃,汪燕,梁成刚,廖凯,韦春玉,付全兰,张威,关志秀.
苦荞薄壳种质的光合特性、淀粉合成与产量形成研究[J]
.广西植物,2020,40(2):218-225.
被引量:4
5
李瑞杰,唐会会,王庆燕,许艳丽,王琦,卢霖,闫鹏,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源库碳平衡的调控效应[J]
.作物学报,2020,46(7):1063-1075.
被引量:5
6
李瑞杰,闫鹏,王庆燕,许艳丽,卢霖,董志强,张凤路.
5-氨基乙酰丙酸和乙烯利对东北春玉米功能叶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21(1):135-142.
被引量:11
7
李蕾,王会文,HAFEEZ NOOR,王培如,任爱霞,林文,张蓉蓉,赵庆玲,高志强,孙敏.
施氮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表层根系特性及物质生产形成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21,49(5):591-598.
被引量:6
8
米娜,张富荣,赵一俊,张玉书,纪瑞鹏,于文颖,陈妮娜,姜英,齐华,武晋雯.
玉米间隔耕作秸秆条带还田增密集成技术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评估[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3):475-483.
被引量:4
9
马泉,王梦尧,孙全,李春燕,丁锦峰,朱敏,郭文善,朱新开.
硫包膜尿素施用模式对稻茬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效益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1,35(4):942-952.
被引量:16
10
张晓琪,杨思,史勇峰,徐家瑞,杨珍平,高志强.
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碳代谢对灌水时期及次数的响应[J]
.灌溉排水学报,2021,40(5):46-53.
被引量:6
1
苏永红.
旱地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模式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0):43-44.
2
杨小菊,杨胜优,潘忠飞,姜佳艳,杨红,李建新,胡玉玲.
不同生态栽培模式对油茶土壤水热状况和生长影响[J]
.贵州林业科技,2021,49(4):17-21.
被引量:1
3
苏伟娟.
威县旱作雨养冬小麦种植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23(2):17-17.
4
祁伟亮,任迎虹,董衡,李梦,周雨芬.
桑园起垄-地布覆盖省力化栽培模式探究[J]
.四川蚕业,2022,50(3):31-34.
5
石兵.
试分析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
.乡镇企业导报,2020(5):297-298.
6
马素梅.
现代农业种植中冬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2):107-109.
7
邢辉,田庆新,王雅娜.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3):108-110.
8
江延荣.
强化整体冬小麦栽培质量的种植技术探讨[J]
.种子世界,2021(3):41-43.
9
刘启才.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1(6):54-55.
10
张艳玲.
刍议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0(12):105-106.
种子科技
202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