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提升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物炭主要是在无氧和厌氧条件下,秸秆生物材料经高温热解处理,形成孔隙丰富、碳素性质稳定的固态多功能材料。生物炭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蓄肥保水能力,有助于植物菌根生长,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创造更大的效益。本文主要就生物炭对土壤肥力提升的影响进行研究综述,在了解生物炭概念和特征基础上,探究具体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
刘金霞
机构地区
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9期121-124,共4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生物炭
环保材料
蓄肥保水
土壤结构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81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尹秀玲,张璐,贾丽,徐聪珑,张文卿,谢忠雷.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暗棕壤性质和氮磷吸附特性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439-445.
被引量:20
2
何京,董建新,丛萍,宋文静,马晓刚,管恩森,王大海.
玉米秸秆碳形态对植烟土壤有机碳及土壤综合肥力的快速提升效应[J]
.华北农学报,2022,37(2):132-141.
被引量:10
3
蔺玉红,马嘉伟,张雪艳.
蚯蚓粪、草炭与生物炭混合对基质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组成、代谢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7):84-94.
被引量:14
4
袁金华,乔万得夸,俄胜哲,车宗贤.
土壤可溶性盐及其组分计算公式错误解析与纠正[J]
.土壤学报,2022,59(6):1729-1746.
被引量:4
5
周玉祥,宋子岭,孔涛,杨星辰,祁文辉.
不同秸秆生物炭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
.环境化学,2017,36(1):106-113.
被引量:20
6
贾俊香,谢英荷,李廷亮,王玲.
秸秆与秸秆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复垦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22(5):787-792.
被引量:9
7
周桂玉,窦森,刘世杰.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0):2075-2080.
被引量:143
8
姚彤,胡晓龙,贾永红,张富荣.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天人菊土壤理化性质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942-950.
被引量:11
9
张凯旋,李庆林,昂婧,蒋益娟,王燕.
玉米秸秆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的性能试验研究[J]
.安徽建筑,2020,27(9):207-209.
被引量:8
10
韩翠莲,霍轶珍,朱冬梅.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54-5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02
1
张继义,蒲丽君,李根.
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2):104-109.
被引量:50
2
尚杰,耿增超,陈心想,赵军,耿荣,王森.
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3):509-517.
被引量:88
3
陈延华,廖上强,李艳梅,张倩,郭宁,张琳,杨俊刚,孙焱鑫.
生物炭和园林废弃堆腐物对设施蔬菜的影响: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5):913-919.
被引量:11
4
张华,张甘霖.
土壤质量指标和评价方法[J]
.土壤,2001,33(6):326-330.
被引量:171
5
朱燕,李爱民,李超,代静玉.
土壤有机质级份的红外和热重特性[J]
.环境化学,2005,24(3):288-292.
被引量:11
6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6):687-692.
被引量:110
7
李祖荫,吕家珑.
碳酸钙与物理粘粒固磷特性的研究[J]
.土壤,1995,27(6):304-310.
被引量:23
8
杨丹,马云东.
用粉煤灰对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可行性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B06):324-326.
被引量:8
9
冯瑞芳,杨万勤,张健.
森林土壤有机层生化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5):734-739.
被引量:35
10
吴成,张晓丽,李关宾.
黑碳制备的不同热解温度对其吸附菲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7,27(1):125-128.
被引量:53
共引文献
281
1
尹显宝,窦森,田宇欣,高洪军,董炜华.
添加不同来源生物质炭对暗棕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2):175-182.
被引量:6
2
武靖,陈庚,冯钿杰,林民国,苏若宾.
多场耦合下重金属离子迁移特性的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S02):656-662.
被引量:1
3
刘杰云,沈健林,邱虎森,王聪,周萍,李勇,吴金水.
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综述[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2):205-212.
被引量:23
4
尚杰,耿增超,陈心想,赵军,耿荣,王森.
施用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其组分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3):509-517.
被引量:88
5
侯建伟,索全义,梁桓,韩雪琪,刘长涛.
炭化条件对黑沙蒿生物炭产率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169-174.
被引量:5
6
瞿介明,容朝晖,何礼贤.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D的变化[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91-94.
被引量:2
7
窦森,周桂玉,杨翔宇,刘世杰,周鑫,张聪,武华.
生物质炭及其与土壤腐殖质碳的关系[J]
.土壤学报,2012,49(4):796-802.
被引量:45
8
陈心想,耿增超.
生物质炭在农业上的应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167-174.
被引量:38
9
赵次娴,陈香碧,黎蕾,肖和友,刘坤平,何寻阳,苏以荣.
添加蔗渣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5):987-994.
被引量:18
10
曾爱,廖允成,张俊丽,眭彦伟,温晓霞.
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5):1009-1015.
被引量:115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毕妮,曹炜,樊明涛,程妮,高慧,邓建军.
红枣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37(6):126-129.
被引量:14
2
乌英嗄,张贵龙,赖欣,刘红梅,杨殿林.
生物炭施用对华北潮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5):965-971.
被引量:26
3
尚杰,耿增超,陈心想,张雯,赵军,王森,王亚萍.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和糜子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2):146-151.
被引量:31
4
张继旭,张继光,张忠锋,王瑞,高林,戴衍晨,孟贵星,王树键,马强,许倩,申国明.
秸秆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烟草科学,2016,37(5):16-21.
被引量:70
5
张玉洁,吴婷,赵娟,刘书路,于跃刚,张浩.
生物炭添加对秸秆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2):712-720.
被引量:25
6
张苏苏,苑冰冰,赵子瑞,陈治旭,张凌,周亚军.
肉制品加工中有害物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6):1954-1960.
被引量:9
7
石林,陈静文,李浩,王朋,张迪.
滇池沉积物生物炭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特征[J]
.环境化学,2018,37(11):2515-2521.
被引量:2
8
王慧,刘宁,刘金龙,姚延梼,王林.
晋北干旱区盐碱地柽柳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37-48.
被引量:9
9
杜晋城,王泽亮,郭洪英,靳伟,李欣欣,杨勇智,慕长龙.
油橄榄低效林土壤培肥技术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20,38(1):213-217.
被引量:8
10
张进红,吴波,王国良,贾春林.
生物炭对盐渍土理化性质和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8):285-294.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2
1
马紫朝,陈生婧.
生物质活性炭的利用现状及现实意义[J]
.山东化工,2024,53(4):136-138.
被引量:1
2
易杭,张虎国,万胜,王姝婧,王娜,刘晓宁,李建贵.
生物炭对骏枣园土壤酶活性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4,42(4):136-1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庄修政,张兴华,张琦,陈伦刚,马隆龙.
“双碳”背景下中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挑战[J]
.太阳能,2024(7):40-49.
被引量:3
2
王峰,常云妮,吕永铭,陈玉真,孙君,吴志丹,余文权.
田间老化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氮素形态和细菌群落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24,65(4):33-43.
3
郑伟杰,陆其伟,冯小纹.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4(24):110-113.
1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36-139.
被引量:14
2
黄辉,吕雨薇,梁敏,朱咏莉,梁文,蒋亚辉,张增强,李荣华.
碳化温度对牛粪铜和锌形态及生态毒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240-4247.
被引量:2
3
唐玉婷,陈晓斌,马晓茜.
Zr-Mg改性吸附剂捕集热解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7):118-125.
被引量:2
农业与技术
2022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