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在隧道发酵过程中不同比例杏鲍菇菌渣和麦草的培养料pH和胞外酶活性变化,比较草菇产量差异,筛选适宜隧道发酵栽培草菇的最优培养料配方。分别在一次隧道发酵前、二次隧道发酵前和二次隧道发酵结束后三个时间点采集培养料样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法检测样品的总蛋白酶、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分析其酶活性变化,同时测定培养料pH,并统计草菇产量。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后pH显著下降,二次隧道发酵后变化差异较小。一次隧道发酵后4个配方料的4种胞外酶酶活性全部呈上升趋势;二次隧道发酵后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含有10%麦草的配方2在二次发酵前、后总蛋白酶、木质素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均高于一次发酵前,且产量最高,为(7.22±0.03)kg/m^(2)。综合所得,配方2为最适培养料配方。
出处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4期39-42,共4页
Edible Fungi
基金
江苏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JATS[2021]35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0)
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项目(SZ-SQ20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