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丁易东《周易象义》在易学史上有突出地位,为象数易贡献颇多。《文渊阁四库全书》著录的《永乐大典》辑佚本缺数卦经传注解,现藏国家图书馆的“元刻本”内容更为完整,该本与《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收录的“宋刊本”实为一书,其总体由配抄和刻本两部分组成,但细部构成远为复杂,故其流传、递藏、配抄和校补牵涉了朱睦、孙承泽、鲍振方、张金吾、铁琴铜剑楼瞿氏、季锡畴等人,此链条彰显了藏书的地域性。其版式特殊、版心内容极不统一、避讳字复杂。以陈垣史讳、校勘等法可确定国家图书馆著录为“元刻本”合理,但“初刻”之说有待商榷,至少不是初刻初印,而是初刻后印,存在零星补版的可能。配抄的是卷首、上经全部(除去《上经第一之二》第24叶)、下经部分(除去丰至未济)、《周易系辞上传第六》其中一叶。
出处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0年第2期277-297,共21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士大夫’书籍之交’研究”(项目编号:19YJA7700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度大成国学基金研究生奖学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