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发生于头面、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存在于各年龄阶段,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为: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表面覆有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重者可泛发全身,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清,主要考虑与马拉色菌等的定植与感染有关[1-2]。中医对脂溢性皮炎认识由来已久。《外科正宗》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耳项、发中,初期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而又生。此皆起于热体当风,风热所化。”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9期3297-3302,共6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1705303)
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长安医学皮肤病流派传承工作室
陕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2019ZDLSF04-08)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9-ZZ-QT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