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质高产甜玉米品种粤甜1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粤甜16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品种华珍-3×C5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具有高产、耐热、高抗纹枯病等特点。本文主要阐述粤甜16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作者
江可
机构地区
肇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乡村科技》
2020年第11期84-85,共2页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粤甜16号
选育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陈国立,刘建娜,肖红,李占森.
高产稳产优质玉米品种泛玉8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2017(3):167-168.
被引量:1
2
李川,乔江方,朱卫红,黄璐,代书桃,刘京宝.
不同磷肥处理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及磷素吸收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107-114.
被引量:10
3
乔江方,李萍,张美微,李川,朱卫红,代书桃,黄璐,宇婷,郭国俊,牛军,刘京宝.
花期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9,48(7):11-18.
被引量:30
4
曹治彦,田志刚,路小芳,李国强,杨永强.
邢玉10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7(2):108-10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张丽梅,贺立源,李建生,徐尚忠.
不同耐低磷基因型玉米磷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10-115.
被引量:49
2
王洋,李东波,齐晓宁,李泽兴.
不同氮、磷水平对耐密型玉米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184-188.
被引量:18
3
戴廷波,赵辉,荆奇,姜东,曹卫星.
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6,26(11):3670-3676.
被引量:44
4
张保仁,董树亭,胡昌浩,王空军.
高温对玉米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1):38-42.
被引量:34
5
赵辉,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高温下干旱和渍水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333-338.
被引量:46
6
刘安琴.
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09-110.
被引量:5
7
赵辉,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7,33(12):2021-2027.
被引量:46
8
宋永林,李小平.
长期施肥对作物氮磷利用及土壤速效氮磷供应能力的影响[J]
.磷肥与复肥,2008,23(2):71-72.
被引量:12
9
王珏,封超年,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晶体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2):260-265.
被引量:24
10
陈朝辉,王安乐,王娇娟,薛建兵,董喜才,魏国英.
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
.作物杂志,2008(4):90-92.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38
1
陈强,张金龙,雷帅,李强,张晓明,陈国华.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比较[J]
.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1):112-119.
被引量:4
2
郝俊杰,李永强,刘佳中,谢淑娜,王新涛,丁俊强,叶建荣,宋晓,郝国太.
4个玉米品种抗逆性的比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5):43-47.
被引量:4
3
吴伟华,柳家友,袁刘正,闫海霞,付家锋,赵月强,王会强,张云杰,王蕊,李腾,刘康.
花期高温对不同玉米品种主要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6):33-36.
被引量:8
4
王国飞.
高温气候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0(5):73-73.
5
刘雅,蔡光容,牟保民,李冰,王诗雅,刘美玲,郑殿峰,冯乃杰.
改良磷酸二铵对绿豆植株生长、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20,49(6):30-41.
被引量:2
6
吴伟华,柳家友,袁刘正,闫海霞,付家锋,王会强,王蕊,李腾,刘康.
孕穗期高温逆境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分析[J]
.作物杂志,2020(5):59-64.
被引量:3
7
颜晓军,叶德练,苏达,李芳,郑朝元,吴良泉.
磷肥用量对甜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21,47(1):169-176.
被引量:25
8
李川,黄璐,乔江方,张美微,张盼盼,牛军,刘京宝,王淑凤.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郑单309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的机制[J]
.河南农业科学,2021,50(2):19-31.
被引量:4
9
韦丹,曾晓豪,罗宁,王丽君,孟庆锋,王璞.
京津冀地区极端高温发生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1):1-17.
被引量:4
10
卢文佳,李武,胡建广,李高科.
甜玉米新优品种耐热性鉴定及耐热品种筛选[J]
.广东农业科学,2021,48(3):19-2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2
1
邢燕菊,阴卫军,邱登林,王同燕,马驰,丁一,徐立华.
鲜食玉米的品质评价及采收期品质变化[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11):44-46.
被引量:34
2
程鹤,张波.
浅谈北方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9):13-13.
被引量:4
3
常雪艳,刘士丛,王晨,杜爽.
鲜食甜玉米和糯玉米品种的品质品尝鉴定实践[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95-95.
被引量:11
4
夏秀华.
甜玉米育种概况及面临的挑战[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5(4):33-33.
被引量:3
5
杨泉女,周权驹,王蕴波,洪宇,张敏,农华展,黄超宏.
甜玉米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模型构建[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1):137-146.
被引量:11
6
石学彬,刘康.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变革与现代种业发展刍议[J]
.农业科技管理,2018,37(3):62-65.
被引量:21
7
修春霞.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现代农业研究,2020,26(5):90-91.
被引量:6
8
李峰,宋俊峰.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J]
.农业与技术,2020,40(12):70-71.
被引量:8
9
李振英.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71-172.
被引量:15
10
葸俊鹏.
玉米的高效施肥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探究[J]
.农家致富顾问,2020(16):68-6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陆克武,余文胜,冼瑶.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2020(9):50-51.
被引量:1
2
林瓞文,詹汉利,傅小华,江彪.
佛山市春植甜玉米新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J]
.种子科技,2024,42(18):6-8.
3
管小妮,段旭旋,刘鹏飞,蒋锋,张姿丽,周富亮,梁思维.
2013-2022年广东省审甜玉米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24,44(6):26-3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田永国.
内蒙古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22(7):85-87.
被引量:2
1
殷开田.
浅析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麦5号选育栽培技术[J]
.新农民,2019,0(15):57-58.
2
朱娅鸽,吴宇超,杨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健康商数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2020,26(2):376-380.
被引量:6
3
潘彬荣.
春季甜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
.温州农业科技与教育,2020,0(1):51-51.
4
无.
2019年372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审[J]
.中国稻米,2020,26(3):17-17.
被引量:1
5
蔡良俊,徐敬洪,杨百建,李治义,沈超,张帆,袁亚章,梁义,颜旭.
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蓉7优21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20(5):220-221.
6
余金咏,周印富,林小虎,武宝悦.
冀东地区不同玉米品种蓟马发生种类和种群动态[J]
.中国植保导刊,2020,40(4):31-34.
被引量:4
7
李豪圣,解树斌,陈建友,陈康,程敦公,李法计,曹新有.
小麦新品种济麦6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农业科技通讯,2020(5):222-224.
被引量:5
8
“科技列车云南行”结硕果,北京华珍联合富宁县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J]
.农村实用技术,2020(4).
9
于海天,王丽萍,吕梅媛,杨峰,唐永生,丁明亮,王勤方,胡朝芹,杨新,王玉宝,何玉华.
早熟鲜食秋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与鲜食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4):711-717.
被引量:13
10
李晨.
玉米育种出新成果 “育种选择指纹”首获解析[J]
.科学大观园,2020(10):32-33.
乡村科技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