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响一声就挂"的诈骗电话,也不得不长期忍受"办证"、"发票"、"贷款"、"出售手机监听设备"等不良短信的骚扰。近年来,诈骗骚扰的内容更是升级到"银行卡被盗刷"、"购车退税"、"法院传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国人与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斗争,若以2004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通知》为起点,迄今已整整十年。面对这些听得见、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打骚扰电话如此的肆无忌惮?为何那么多"婆婆"管不住一条不良信息?究竟是魔高一尺,还是监管乏力?
出处
《法治与社会》
2015年第3期58-59,共2页
Rule by Law and Th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