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晏殊被“污名化”的深层原因 被引量:4

The Underlying Reasons beneath the Stigmatization of Yan Sh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庆历以来,范仲淹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庆历"君子党"完全掌握了后世的话语权,很多与晏殊有关的历史真相被长期遮蔽,无论是史学还是文学研究领域,晏殊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不应有的"污名化"。而清理庆历期间晏殊罢相的深层历史原因,也许是弄清晏殊之所以被"污名化"的关键所在。宋代"党争"激烈,由此而来的"君子""小人"、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模式,是晏殊最终被严重"污名化"的真正原因;富弼、欧阳修等对晏殊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晏殊之被"污名化";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文学创作的评价和定位。
作者 邵明珍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39,共8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5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