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液体潴留是心力衰竭的标志性症状,与严重的症状和不良的预后相关。液体潴留还会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对ACEI类药物的反应,增加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风险。既往试图用ACEI替代利尿剂的试验均导致肺和外周淤血[1]。对于有液体潴留的患者,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合理使用利尿剂是其他心力衰竭治疗手段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液体潴留的患者,不管是射血分数减少的心力衰竭还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利尿剂的使用在各大指南均是Ⅰ类推荐[1-3]。但是关于利尿剂使用的大型对照临床试验却很缺乏,因此指南推荐的证据等级并不高(B级或C级)。尽管心力衰竭的利尿剂使用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如何最优化利尿剂的使用,特别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和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利尿剂包括:(1)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美托拉宗等;(3)保钾利尿剂:螺内酯,阿米洛利,氨苯喋啶;(4)血管加压素V2受体抑制剂:托伐普坦等。心力衰竭治疗首选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但噻嗪类仅适用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有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
出处
《心电与循环》
2018年第2期86-89,95,共5页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 and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