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档案天地》
2002年第5期16-17,共2页
Archives World
同被引文献45
-
1黄小斯.档案馆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初探[J].档案与建设,2006(S1):24-25. 被引量:8
-
2薛金玲.现代高新技术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影响[J].陕西档案,2004(5):19-21. 被引量:2
-
3张开森.数字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趋势[J].档案与建设,2004(6):42-43. 被引量:25
-
4吴菁,胡若筠.网络数字环境下的档案馆信息服务[J].档案与建设,2004(11):19-20. 被引量:9
-
5吴春燕,王鸿.网络环境下档案利用模式的思考[J].湖北档案,2004(11):23-23. 被引量:3
-
6管先海,刘伟,白桦.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档案管理,2005(5):21-24. 被引量:19
-
7刘琼瑶,纵梅.“以人为本”与档案信息服务[J].四川档案,2005(4):4-5. 被引量:3
-
8康冬梅.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趋势[J].兰台世界(上旬),2005(10):49-49. 被引量:4
-
9潘连根.数字档案馆评价体系初探[J].浙江档案,2005(9):24-27. 被引量:11
-
10金更达,何嘉荪.数字档案馆模式探讨——基于元数据的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与服务研究之二[J].档案学通讯,2005(5):54-58.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6
-
1管先海,刘伟,白桦.对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档案管理,2005(5):21-24. 被引量:19
-
2刘广山.从“鑫诺2号”卫星看卫星平台技术的发展[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6(23):36-39.
-
3王茹熠.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提供智能服务的思考[J].兰台世界(下半月),2008(6):14-15. 被引量:2
-
4陈忠海,崔晓惠.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08(6):21-23. 被引量:19
-
5郝秀英.论档案工作的人性化服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3):144-144. 被引量:4
-
6李宁.浅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服务[J].办公室业务,2013(5S):58-5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45
-
1库俊平,管先海.关于建立数字档案馆学的构想[J].中国档案研究,2019(1):207-221.
-
2曹吉超,孙帅.智能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辨析[J].办公自动化,2013,18(12):17-19. 被引量:1
-
3陈昀欣.个性化服务——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新选择[J].兰台世界(上旬),2006(08X):21-22. 被引量:2
-
4陈昀欣.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档案馆服务之比较[J].兰台世界(上旬),2007(06S):16-16. 被引量:4
-
5王斌.浅议数字档案馆个性化服务方式[J].兰台世界(上旬),2007(09X):13-14. 被引量:12
-
6刘洪.Web使用模式挖掘及其在网络档案服务中的应用[J].档案学通讯,2007(5):62-65. 被引量:3
-
7陈英英.电子商务在数字档案馆服务中的应用[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21(4):41-44. 被引量:1
-
8陈英英.电子商务理念在数字档案馆服务中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档案,2007(4):28-31.
-
9陶涛,罗应铭.试论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J].黑龙江史志,2008(9):30-30. 被引量:2
-
10陈忠海,崔晓惠.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08(6):21-23. 被引量:19
-
1赵雪.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5(20):38-39. 被引量:2
-
2刘建国,李光铣.对高校档案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几个因素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126-127.
-
3王小利.企业档案部门情报服务探讨[J].档案管理,2011(5):40-40.
-
4高宇静.信息时代下档案的社会化服务趋向及提升途径[J].兰台世界(中旬),2015,0(6):91-92. 被引量:2
-
5张兆春.践行“三个代表”思想 促进科技档案管理[J].西安档案,2002(6):26-27.
-
6田伟,韩海涛.大数据时代档案馆服务创新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5):64-67. 被引量:25
-
7牛胜利,王润玲.搞好档案信息开发 增创企业经济效益[J].档案天地,1999,0(4):38-39.
-
8张慧敏.谈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服务创新[J].黑龙江档案,2011(4):44-44. 被引量:4
-
9张艳.浅谈企业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教育[J].当代矿工,2008(10):44-44.
-
10乔晓秋,江应明.信息时代高校档案服务方式的创新[J].兰台内外,2006(5):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