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
被引量:91
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1年第4期95-108,共14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048
-
1朱镜德,朱秀杰,郭彦君.关于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接受完全义务教育机制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07(6):12-16. 被引量:6
-
2朱华莉.语音:英语教学的亮点——浅谈农民工子女的英语学习问题[J].科学咨询,2007(24):48-48. 被引量:1
-
3李晋媛,张迎春.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研究概述[J].科教文汇,2007(31):23-24. 被引量:11
-
4任云霞,张柏梅.社会排斥与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14-16. 被引量:20
-
5陶红梅,许燕,张小方,顾莉莉,洪金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87-92. 被引量:23
-
6樊香兰,马丽.切实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2008,9(4):9-11. 被引量:9
-
7郑桂珍.流入城市儿童状况初探[J].南方人口,2002,17(1):47-52. 被引量:3
-
8王丹阳.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50-53. 被引量:12
-
9史晓浩,王毅杰.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2-58. 被引量:19
-
10韦文英.城乡差别—怨恨 情结—社会变革[J].读书,2000(9):152-15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91
-
1严善平.户籍差异、教育获致与城市正义——上海市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1):119-139.
-
2陶红梅,许燕,张小方,顾莉莉,洪金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87-92. 被引量:23
-
3樊香兰,马丽.切实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2008,9(4):9-11. 被引量:9
-
4吕开宇,迟宝旭.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S1):44-49. 被引量:11
-
5史晓浩,王毅杰.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2-58. 被引量:19
-
6漆玲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2004(9):61-62. 被引量:6
-
7吴新慧.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状况——"社会排斥"的视角[J].社会,2004,24(9):10-12. 被引量:55
-
8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9):53-57. 被引量:5
-
9吴鲁平,俞晓程,闫晓鹏,郑丹娘.城市青年农民工的弱势特征及其后果——对1997-2002年43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9):7-24. 被引量:7
-
10寇彧,付马,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4):43-48. 被引量:46
二级引证文献997
-
1李洁,张乐君,温兆优,黄仁辉,董圣鸿.父母心理控制对流动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自尊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1):139-143. 被引量:19
-
2周雨锴,李洁琦,李小青,蒋索.家庭暴力暴露与儿童校园欺凌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检验[J].中国特殊教育,2022(2):81-89. 被引量:6
-
3张越,钱民辉.国内家校合作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基于2000-2019年CNKI期刊数据[J].教育学术月刊,2021(2):27-34. 被引量:12
-
4张景宏,郑煜迎,张媛媛.城中村流动儿童校园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4(15):11-15.
-
5陈慧,庄莉,庄芳,苏晓慧.儿童真人图书对促进随迁儿童正向发展的可能性探索[J].心理月刊,2023(24):189-191.
-
6王睿,胡梦迪,宋若飞.流动儿童攻击行为成因分析及教育建议[J].心理月刊,2023(18):206-209. 被引量:1
-
7刘群,查贵芳.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前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6):80-85. 被引量:5
-
8植凤英,王优,赵凯璇,马诗浩.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心理资本与自我提升的追踪研究[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1):253-266.
-
9严善平.户籍差异、教育获致与城市正义——上海市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8(1):119-139.
-
10吕利丹,阎芳,赵翔宇.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J].青年研究,2021(1):26-39. 被引量:6
-
1王灿.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取缔风波之后[J].百姓生活(下半月),2011(10):30-32.
-
2东篱.印第安人需要文化教育[J].世界民族,1983(3):20-20.
-
3陈萧军.倾听流动的心声[J].中国社会保障,2012(12):84-85.
-
4王思羽.世界争相看中国,聚焦海外媒体的“两会好中文”[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4(3):8-8.
-
5丁文蕾.周边国家近期涉华舆情[J].对外传播,2012(9):8-8.
-
6王慧娟.论流动儿童教育的四种理论分析取向[J].社会工作,2013(5):66-70.
-
7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6,0(6):43-43.
-
8苗宁礼.高考移民问题的基本分析及解决思路[J].菏泽学院学报,2006,28(6):127-130. 被引量:2
-
9本刊评论员.办好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J].人民教育,1997(1):8-8.
-
10刘永宁.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保障状况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