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纪念高清海教授执教五十周年
被引量:4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3-227,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同被引文献29
-
1启蒙及其超越——高清海哲学思考的轨迹与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1999(3):1-7. 被引量:8
-
2高清海.哲学体系改革的尝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26(1):1-6. 被引量:3
-
3张一兵.但开风气不为师——《回到马克思》的本真心路历程[J].哲学动态,2001(3):14-17. 被引量:11
-
4俞吾金.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哲学动态,2004(12):3-8. 被引量:25
-
5俞吾金.差异分析与理论重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1):10-16. 被引量:13
-
6方觉浅.也许,举起一面旗帜并不重要——读《哲学通论》、《哲学研究方法论》和《回到马克思》所想到的[J].哲学研究,2000(2):20-24. 被引量:5
-
7白刚.自治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蕴[J].人文杂志,2005(2):18-23. 被引量:4
-
8孙正聿.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3):5-15. 被引量:45
-
9贺来.用哲学追求和创造希望——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一周年[J].天津社会科学,2005(5):4-8. 被引量:1
-
10孙正聿.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评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若干哲学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7(2):56-67.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7
-
1贺来.用哲学追求和创造希望——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一周年[J].天津社会科学,2005(5):4-8. 被引量:1
-
2孙利天,高苑.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主体自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1):44-49. 被引量:2
-
3王南湜.“类哲学”:价值世界的理论奠基——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5(1):109-124. 被引量:4
-
4孙利天.作为学派的出场学[J].江海学刊,2017(2):33-36. 被引量:3
-
5葛宇宁.尊重理论自主性: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J].大连干部学刊,2017,33(5):11-15. 被引量:1
-
6王南湜.重建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条未彰显的发展路径及其意蕴[J].学习与探索,2017(7):1-11. 被引量:6
-
7韩志伟,祝晓光.高清海哲学思想中“类”和“种”的术语英译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64(4):64-72.
-
1沉痛悼念高清海教授[J].哲学研究,2004(12):90-90.
-
2纪念中道协五十周年[J].中国道教,2007(6):59-59.
-
3贺中国道教协会五十周年[J].中国道教,2007(6):59-59.
-
4徐定宝.试论黄宗羲及其学术思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17(1):53-61.
-
5英文新书目[J].世界哲学,1988(4):80-80.
-
6罗国杰学术成就简介[J].江汉论坛,2001(5):96-96.
-
7贺信萍.贺中国道教协会五十周年大庆[J].中国道教,2007(5):16-16.
-
8王大可.“大家”之“大”[J].中国人才,2009(8):77-77.
-
9马丽.勿以“善”小而不为[J].小学语文教师,2007(11):54-56.
-
10逻辑学家傅季重逝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