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被引量:40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3-132,共10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参考文献10
-
1狄厄高·甘贝特.《西西里黑手党——私人保护的商行》.哈佛大学出版社1993年英文版,第1页
-
2《西西里黑手党——私人保护的商行》,第2页
-
3阿尔巴尼斯.《美国的有组织犯罪》,美国安德逊出版社1996年英文版,第3页
-
4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法律系主持编写.《刑法教程(总论)》第12章,莫斯科守法镜出版社1999年俄文版.
-
5莫斯科大学亚博卢科夫教授.《现代俄罗斯有组织犯罪状况及相关刑事法规中所存在的问题》,1999年北京“有组织犯罪国际研讨会”论文
-
6[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往何处去》,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233-234页
-
7《俄罗斯的犯罪状况》,1995年版,第16页.
-
8《俄罗斯的犯罪状况》,1996年版,第18页.
-
9《俄罗斯的犯罪状况》,1997年版,第18页.
-
10[俄]B.B.鲁涅耶夫.《俄罗斯有组织犯罪:认识、根探和趋势》[J].国家与法,1996,(4).
同被引文献246
-
1黄京平.软暴力的刑事法律意涵和刑事政策调控——以滋扰性软暴力为基点的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03-121. 被引量:34
-
2梅建明,陈侃.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83-88. 被引量:4
-
3杨宗辉,李玉峰.有组织犯罪的侦查思维[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4):69-72. 被引量:4
-
4梅建明.社会转型与有组织犯罪:一种社会学的理解[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4):59-63. 被引量:1
-
5孙勤.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探析[J].人民检察,2002(4):13-16. 被引量:17
-
6黄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立法解释简介[J].人民检察,2002(7):5-10. 被引量:16
-
7莫洪宪.反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2):49-55. 被引量:4
-
8高铭暄,王秀梅.试论我国刑法中若干新型犯罪的定罪问题[J].中国法学,1999(1):98-107. 被引量:15
-
9张文军.试论组织、领导、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与认定[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1999(3):50-52. 被引量:1
-
10李旭东,汪力.地方恶势力犯罪的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法学,1998,20(1):101-10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40
-
1杜永浩.论黑社会组织的界定[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54-57.
-
2林黄鹂.有组织犯罪的特征、认定及防控[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152-154.
-
3谢勇,王燕飞.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83-94. 被引量:9
-
4谢勇,王燕飞.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J].犯罪研究,2005(3):19-35. 被引量:9
-
5郭子贤.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77-83.
-
6郭子贤.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23-27. 被引量:3
-
7陈鹏展.比较的视角:犯罪组织的特征研究[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1):38-43.
-
8李芳晓.国外有组织犯罪的概念与特征[J].国外社会科学,2007(1):47-53. 被引量:6
-
9钟晓玲.恶性势力犯罪之我见[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5):66-67. 被引量:1
-
10吴爽.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综述(1994-2007)(上)[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2):113-1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40
-
1陈奕欣.恶势力组织司法认定的探析[J].天津法学,2022,38(1):96-104. 被引量:1
-
2安军.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征、成因及打防之实证研究[J].中国监狱学刊,2023,38(1):77-85.
-
3吴永平,章朝华.浅论黑恶势力犯罪数罪关系的法律处断[J].楚天法治,2018(33):35-35.
-
4莫晓宇,刘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视角下的“打早打小”刑事政策解读[J].唯实,2011(5):66-71. 被引量:11
-
5张远煌.关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发展形态的再思考[J].人大法律评论,2009(1):219-229. 被引量:2
-
6桂萍.犯罪与守法之间——论《教父》的黑帮文化与犯罪主题[J].电影文学,2007(17):32-34. 被引量:6
-
7冯骁聪.论有组织犯罪与单位犯罪的界分[J].中国商界,2010(6):337-337.
-
8郭子贤.对我国各种“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说[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87-89.
-
9郭子贤.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77-83.
-
10郭子贤.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23-27. 被引量:3
-
1肖剑鸣.论“黑社会”的本质特征── 一种以犯罪为手段继续做生意的“高质量”有组织犯罪[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1995,15(1):8-10.
-
2林黄鹂.对有组织犯罪问题的思考[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5):18-20.
-
3周长军,祝圣武,路诚.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化及其应对——有组织犯罪集团和有组织犯罪国际研讨会综述[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19(6):111-114. 被引量:4
-
4周长康.有组织犯罪及其预防和控制[J].浙江学刊,1998(2):70-71.
-
5赵连茂.发展中的德国联邦刑事警察总局[J].人民公安,1997(24):39-39.
-
6李东燕.困扰各国的跨国犯罪问题[J].百科知识,1997,0(9):8-9.
-
7孙晓红,郭庆.全球化视角下的有组织犯罪防治措施[J].人民公安,2003,0(24):44-45.
-
8吴忆萍.有组织犯罪的特征及刑法完善[J].现代法学,1998,20(3):69-70. 被引量:1
-
9蒋生元.探秘墨西哥最猖獗贩毒集团[J].世界博览,2014(12):28-29.
-
10莫洪宪.反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2):49-5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