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 被引量: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约25%~30%的乳腺癌患者中过表达或扩增,同其他类型乳腺癌比较,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较差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目前大量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问世,如曲妥珠单抗,极大改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并在早期、新辅助和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曲妥珠单抗的治疗中,约66%~88%的晚期患者在用药1年内产生耐药,耐药的存在严重制约其临床应用。HER2结合位点的异常(p95HER2、Δ16HER2和MUC4),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药物压力作用下代偿性生存信号的激活、HER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免疫反应等均可能是曲妥珠单抗耐药的重要机制。为应对曲妥珠单抗耐药,其他抗HER2靶点的治疗药物,如帕妥珠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曲妥珠单抗-美坦辛偶联物(Ado-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被研发出来,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抗HER2治疗的耐药机制,了解潜在的耐药机制,有利于探索克服耐药的治疗策略。
出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16H160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共引文献337

同被引文献133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3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