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育人机制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二者的合力育人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攻坚",可从平台、观念、模式、体系四个维度来进行设计。搭建思政教育发展创新平台,构建激励评价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
沙招友
周继超
聂羽西
高福安
机构地区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48,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育人机制
合力
教育实效性
激励评价机制
创新平台
教育发展
教学水平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140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5
1
高国希,叶方兴.
高校课程体系合力育人的理论逻辑[J]
.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0-13.
被引量:57
2
秦淑娟,梁存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0(21):84-88.
被引量:24
3
谭群英,何会宁.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融合建设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76-78.
被引量:27
4
宋静,何惠君.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5(5):70-71.
被引量:20
5
田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J]
.文教资料,2016(21):129-13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H.哈肯.协同学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科研处,1981:33.
2
杨晨光.北科大思想教育两支队伍优势互补[N].中国教育报,2009.12.07.
3
刘社欣,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0-103.
被引量:41
4
卢远.
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探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2):85-87.
被引量:11
5
孙娟.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协同工作模型的探索与构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13-114.
被引量:5
6
孙建.
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12):63-64.
被引量:44
7
刘兵勇,王雅静,齐宁.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2):81-84.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25
1
张勇,张晨.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J]
.民族音乐,2020(5):75-77.
被引量:15
2
张桂芳,王强.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协同工作路径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3(11):116-118.
3
高雷.
基于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视角的学风状况实证分析——以SQ学院2017级学生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4):50-52.
被引量:2
4
高雷,郭振宇.
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析——以SQ学院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04-105.
被引量:2
5
谢莉勤.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2,32(10):43-46.
被引量:4
6
张莹,程姣姣,曹立帆.
“五位一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创新研究[J]
.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3(1):140-150.
被引量:2
7
江海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J]
.航海教育研究,2011,28(3):75-77.
被引量:3
8
朱立峰.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93-94.
被引量:11
9
汪育文,薛艳.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机制探析[J]
.高校辅导员,2012(3):11-14.
被引量:10
10
高富产.
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小水电发展的思考[J]
.陕西水力发电,2000,16(1):60-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0
1
张艳,沈岩东.
论精准思维视域下“四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33-36.
被引量:5
2
王炳林,张润枝.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69-72.
被引量:47
3
钟文娟.
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被引量:481
4
刁凤鸣.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交互作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80-81.
被引量:21
5
刘延东.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
.求是,2012(10):3-9.
被引量:207
6
徐平利.
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
.职教论坛,2013,29(1):21-23.
被引量:92
7
李林.
网络微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56-159.
被引量:28
8
董学恒.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8,0(24):45-48.
被引量:7
9
赵哲,宋丹,徐琪.
工科优势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及深化路径——基于辽宁五所省属高校的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6(6):65-70.
被引量:24
10
刘凤娟,宋振超.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审视[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20-124.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0
1
马春影.
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19,18(2):118-120.
被引量:4
2
文姚丽,胡菊芳.
以实践教学激活思政课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
.长安学刊,2020,11(1):93-95.
3
张海燕,温娟.
以工作坊为载体的高校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以“加减乘除”文化传承工作坊为例[J]
.高教学刊,2020,0(4):49-51.
被引量:3
4
陈青.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格局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113-116.
被引量:8
5
文姚丽,胡菊芳.
以实践教学激活思政课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1(1):85-87.
被引量:5
6
黄洁,张磊,殷琳.
大学思政育人“1+X”模式的构建[J]
.商洛学院学报,2021,35(1):68-73.
被引量:2
7
柳建军,王天娇,姚越.
以“一班一师一友”为单元的高校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644-648.
被引量:1
8
张宁宁,王茹俊,李敏.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探索[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4):62-66.
被引量:5
9
张正,骆建建.
基于CiteSpace的协同育人研究综述[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1-5.
被引量:1
10
陈俊龙,汪俊辰,李钏.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探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6):105-1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杨成兵,秦宗槐,陈晓燕.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研究[J]
.就业与保障,2022(3):34-36.
被引量:1
2
祁丽,马晓玲.
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路径——以包头医学院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7):180-181.
被引量:1
3
马君.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思考研究[J]
.智库时代,2018(45):25-25.
4
陈会涛.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样板支部创建工作实践与研究[J]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19,4(3):48-50.
5
薛江谋.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键点[J]
.福建茶叶,2019,41(12):119-120.
被引量:5
6
马雪梅.
新时代高校社团美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以江苏师范大学雅润学堂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20(20):54-55.
被引量:1
7
杨露.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J]
.传播力研究,2020,4(18):21-22.
8
丁丹玲,徐信连,谢林见.
国家安全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J]
.西部学刊,2020(20):80-83.
被引量:5
9
王金玲.
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的思考[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6):89-91.
被引量:5
10
黄建中.
“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99-101.
被引量:1
1
李博.
以学生党建工作为依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
.长江丛刊,2018(7):278-279.
被引量:1
2
耿申.
从家长参与入手,推进协同育人机制[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5):80-80.
被引量:2
3
王寿斌.
强化“义务”莫若促进“双赢”[J]
.江苏教育,2018,0(28):33-34.
4
刘宪华.
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J]
.吉林教育,2002(4):17-17.
5
程兰,余乐.
医学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18(4):146-147.
6
张丽华.
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改革与开放,2018(8):101-102.
被引量:3
7
舒小立.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J]
.长江丛刊,2018(11):250-251.
被引量:2
8
任克,朱斯斯.
表演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1+1”指导模式建构及运用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8):230-231.
9
苏菡丽,张秋梅.
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无锡市试点院校的调研[J]
.改革与开放,2018(8):111-112.
被引量:3
10
达娃玉珍.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6):52-52.
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