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MSCR试验的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沥青胶结料的评价体系中,采用针入度评价体系和PG高温分级方法,往往出现某改性沥青能满足规范要求,但现场仍然会出现严重的车辙病害。针对这种不足,在红外光谱试验基础上,结合重复蠕变恢复试验特点,采用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uti-Stress Creep and Recovery,MSCR)法分析指标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适宜性和准确性。
作者
裴畅茂
机构地区
晋中市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
出处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高温性能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适宜性
分类号
U4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7
1
黄卫东,郑茂,唐乃膨,鄯增平.
SBS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比较[J]
.建筑材料学报,2017,20(1):139-144.
被引量:35
2
朱曼,张肖宁,胡斌.
基于不同试验方法的沥青高温性能评价[J]
.交通科学与工程,2015,31(1):9-13.
被引量:13
3
李炜光,段炎红,颜录科,孙增智.
利用石油沥青红外光谱图谱特征测定沥青的方法研究[J]
.石油沥青,2012,26(4):9-14.
被引量:42
4
黄小宁,支鹏飞,吴贵贤.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沥青质量监控[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1(6):9-11.
被引量:13
5
赵斌,吴桂芳,郝培文.
应用红外光谱进行不同性状沥青的判别[J]
.化工进展,2012,31(12):2753-2755.
被引量:7
6
陈治君,郝培文.
基于重复蠕变恢复试验的化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4):479-483.
被引量:11
7
董强.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应用于沥青高温性能评价[J]
.公路工程,2017,42(1):35-3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夏选朋,张若楠,付宏伟.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和新发展[J]
.中外公路,2005,25(2):123-127.
被引量:28
2
肖鹏,康爱红,李雪峰.
基于红外光谱法的SBS改性沥青共混机理[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6):529-532.
被引量:55
3
封基良.
沥青BBR小梁试验的流变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30(2):205-208.
被引量:45
4
王鹏,曾凡奇,黄晓明.
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6(3):32-36.
被引量:51
5
冯中良,王瑞强,曹荣吉.
重复蠕变试验评价沥青高温性能的研究[J]
.中外公路,2007,27(1):181-183.
被引量:19
6
徐惠生.
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J]
.安徽化工,2007,33(1):62-64.
被引量:28
7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刘丽,郝培文,肖庆一,汪海年.
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及评价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30-34.
被引量:34
9
U. Isaesson, X ~ Lu ~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poly- mermodified bitu - mens.AAPT, 1999, 35 - 63.
10
柯以侃,董慧茹.分析化学手册,第三分册,光谱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09:866-1122.
共引文献
121
1
袁东东,蒋玮,肖晶晶,周博,贾猛,王文通.
SBS、橡胶和高黏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对比[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1):135-142.
被引量:38
2
范璐璐,鲍远洋,邢宏源,涂亮亮,刘刚.
基于多应力蠕变恢复评价废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5):17-25.
被引量:2
3
王小雄,李芳霞,杨澜.
基于特征参量变化率的沥青红外光谱匹配法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6):115-119.
4
王小雄,李芳霞,杨澜.
基于QC比较法的道路石油沥青检测技术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3):62-65.
5
张良钜,覃敏锋,曾伟来,李东升,曾南石,阮青锋,宋楚欣,胡惠驿.
川南杏仁状玄武岩中沥青与铜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J]
.矿物学报,2015,35(2):127-135.
被引量:7
6
胡明城.
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就[J]
.测绘科学,2000,25(1):25-28.
被引量:16
7
李炜光,龚宁凤,肖燕,杨体文,宋家乐.
SBS改性沥青使用现状及一种测试新技术分析[J]
.交通标准化,2012,40(24):42-46.
被引量:5
8
李炜光,谭华,李禅禅,宋家乐.
SBS改性沥青改性剂质量双控技术研究[J]
.西部交通科技,2014(4):1-4.
被引量:1
9
王崇敬,曹代勇,陈健明,张鹤,周荣洲,周济,杨光.
聚集型高演化天然固体沥青成因——以湘西脉状碳沥青为例[J]
.科技导报,2014,32(24):40-45.
被引量:3
10
徐娇,谭帅霞,姚智平,昌慧娟,王进.
NBR中结合丙烯腈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
.特种橡胶制品,2014,35(5):74-8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8
1
张金升,李志,李明田,徐静,尹文军,刘隆.
纳米改性沥青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机理研究[J]
.公路,2005,50(8):142-146.
被引量:19
2
钱春香,解建光,王鸿博.
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6):945-949.
被引量:37
3
叶超,陈华鑫.
纳米SiO_2和纳米TiO_2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09,36(6):82-84.
被引量:28
4
余国红,袁万杰,孙长新.
矿料与沥青粘附性评价技术研究[J]
.公路工程,2010,35(2):140-143.
被引量:10
5
陈淼,陈浩,王洪涛,聂英斌.
SBS/白炭黑复配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2013,40(6):64-66.
被引量:5
6
王琨,郝培文.
BBR试验的沥青低温性能及粘弹性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10):1138-1143.
被引量:29
7
刘克非,邓林飞,郑佳宇,蒋康.
不同沥青结合料水损害的纳米尺度研究[J]
.材料研究学报,2016,30(10):773-780.
被引量:16
8
董强.
多级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应用于沥青高温性能评价[J]
.公路工程,2017,42(1):35-38.
被引量:14
9
朱明广,李文志,于猛,徐茂震,郭子斌.
SEBS和SBS对沥青性能影响的差异研究[J]
.中国建筑防水,2017(6):5-8.
被引量:5
10
黄卫东,傅星恺,李彦伟,刘少鹏.
SBS类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及指标相关性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2017,20(3):456-463.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5
1
朱俊材,李泉,刘克非.
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结合料的性能[J]
.中国粉体技术,2018,24(4):70-76.
被引量:18
2
徐琦.
SEBS与SBS改性沥青性能对比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48(4):39-43.
被引量:3
3
黄鸿彬,杨轸,李若瑜.
3种纳米纤维素改性沥青的性能测试与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9,36(6):93-98.
被引量:1
4
徐楠,董伟智,周宏斌,张哲铭.
疏水性纳米SiO_(2)/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J]
.四川水泥,2021(6):105-106.
5
郑浩,刘珞,程永旺.
基于MSCR试验的高粘沥青高温性能评价[J]
.四川建筑,2021,41(2):241-24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武红娟,王选仓,王睿,张微,陈成芹.
基于老化的石墨烯/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蠕变特性及微观结构分析[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1):97-106.
被引量:9
2
刘克非,朱俊材,张雪飞,李泉,吴超凡.
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性能评价及其OGFC混合料路用性能[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0(1):40-48.
被引量:18
3
刘克非,朱俊材,吴超凡,李泉.
氧化石墨烯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抗老化性能试验研究[J]
.公路,2020,0(2):225-230.
被引量:18
4
付饶.
石墨烯建筑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天津建设科技,2019,29(6):44-50.
5
张明瑞,王宏宇,乌兰.
石墨烯改性沥青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研究,2020(3):19-20.
被引量:1
6
郭萍,崔亚辉.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石墨烯-SBS改性沥青微观老化性能分析[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0,27(2):62-65.
被引量:1
7
黄伊琳,梁立喆,田植群,沈培康.
石墨烯改性沥青的研究及工程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20,48(8):244-248.
被引量:10
8
蒋文韬,郝培文,赵超志,仵涛,李德文.
PVP修饰石墨烯对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2021,24(2):385-392.
被引量:14
9
文竟力,贾晓东.
纳米改性剂与纤维改性材料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与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2):146-148.
被引量:2
10
吴立敏,薛民杰.
气体体积置换法骨架密度测量的影响因素[J]
.中国粉体技术,2021,27(5):70-76.
被引量:2
1
王琨,郝培文.
沥青高温蠕变变形的粘弹性组成研究[J]
.公路工程,2017,42(5):122-126.
被引量:5
2
姚圣磊,陈军,刘继,肖飞鹏.
等离子体微表处理后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J]
.交通科技,2018,28(1):91-93.
被引量:2
3
薛娇,刘鑫.
老化对温拌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江苏交通科技,2017,0(4):2-5.
4
关超林.
改性沥青高温性能评价中的MSCR试验分析[J]
.交通世界,2018(1):216-217.
5
汪海年,姜鑫,张然,雷勇,高俊锋.
温拌剂对生物沥青结合料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J]
.公路交通科技,2018,35(1):1-7.
被引量:12
6
魏亮,陈军.
老化对温拌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
.北方交通,2018(1):55-58.
被引量:3
7
郭怀存.
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测定橡胶-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J]
.中国建材科技,2018,27(1):29-31.
被引量:6
8
张兆国.
心肺运动试验: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7,26(4):249-251.
被引量:2
9
倪威.
欧宝新款威达测试过程——国外新车试验特点[J]
.汽车维修与保养,1997,0(5):32-35.
10
李林萍,郭欣,于江,王有国.
SBS复合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与常规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35):318-324.
被引量:12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