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68
-
1刘书林.研究社会新变化,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J].前线,2000(4):7-11. 被引量:5
-
2王杰.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J].科学社会主义,2000(3):59-62. 被引量:5
-
3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
4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67-71. 被引量:12
-
5王建华,封春晴.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4-29. 被引量:9
-
6李荫榕,高献中.试论网络社会的实践与人的主体性[J].学习与探索,1999(4):59-60. 被引量:5
-
7创新: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J].求是,1999(17):2-2. 被引量:1
-
8许东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特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123-124. 被引量:2
-
9任国印,刘四辈.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现代化[J].企业文明,1999(11):36-37. 被引量:5
-
10邓志中.论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现代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116-11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8
-
1何恩良,任宗强.民间资本进入江西省公办高校的渠道分析[J].中国市场,2006(45):26-27.
-
2戴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2):104-106. 被引量:1
-
3陈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哲学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2):31-32. 被引量:5
-
4杨维.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创新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2001(2):39-40.
-
5韦吉锋.从现代化角度对德育问题的理性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6):14-16.
-
6郑润权,陈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92-94. 被引量:16
-
7潘玉驹.论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64-66. 被引量:8
-
8杨增岽.近20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综述[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7(1):88-92. 被引量:10
-
9潘玉芝.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127-129. 被引量:3
-
10王静.与时俱进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2):169-171.
二级引证文献57
-
1周长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学生工作理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43-144.
-
2刘湘毅.谈班主任在高校管理育人中的作用[J].成功,2009(3):215-216.
-
3丁江,丁鸣.发挥导师育人优势 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105-108. 被引量:7
-
4林燕青.论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68-69. 被引量:1
-
5周良.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刍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B):280-281. 被引量:4
-
6陈愉炯.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96-97. 被引量:9
-
7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4):23-26. 被引量:19
-
8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07(5):156-160. 被引量:13
-
9杨国辉,曾联平.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明示性与暗示性方法的统一[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3):47-49.
-
10居来提.热合买提.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再认识[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90-93. 被引量:2
-
1朱佳新.试论如何构建职业教育的方法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171-171.
-
2李海龙.建设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J].学术研究,2003(2):11-11. 被引量:1
-
3陈仕龙.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1995(8):42-43.
-
4曾繁仁.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中国美术馆,2005,0(11):92-93. 被引量:1
-
5赵莹.也谈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整合[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3(8):50-51.
-
6丛潜,隗金成.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学理论,2013(28):24-25.
-
7吴孝刚.论斯图尔德的跨文化比较方法[J].青年时代,2015,0(11):11-11.
-
8何裕华.略论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7(7):58-59.
-
9孔君.西部大开发与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01,17(8):47-48.
-
10王永江.关于“两课”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5-4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