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实质出罪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改革创新需要刑事司法的容错,而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法体制和司法习惯使得刑事司法的容错机能很难发挥。这需要贯彻实质的犯罪观和对犯罪的实质解释,并通过实质的出罪来实现这一目的。实质的出罪主要是指在犯罪构成评价之外,通过对犯罪的实质评价来达到出罪的效果。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合理性不在其名称本身,而在于其是否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和能否承担起实质出罪的职能。作为实质出罪的理由,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应当是社会相当性。社会相当性评价可以为改革创新行为的合理司法出罪提供广阔的解释空间。
作者 杜辉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95,共4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时代刑事政策影响定罪的机理与限度研究"(10CFX0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日]团藤重光.《刑法纲要总论》[M].创文社,1990年版.第4页以下.
  • 2[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托马斯·魏根特著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10页.
  • 3[日]福田平.“社会相当性”,载《刑法讲座》(2),日本刑法学会编集,有斐阁1973年版,第110页.
  • 4林尚音.“可罚的违法性的研究”,[台北]文化大学(1992)硕士论文,第114页.
  • 5[日]西原春夫.《犯罪实行行为论》,成文堂1998年版,第74页.
  • 6藤木英雄.“社会相当行为”,载《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有信堂高文社1979年版.
  • 7[日]藤木英雄.“社会相当行为”,载《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有信堂高文社1979年版,第64页.
  • 8[德]麦耶.《刑法总则》(1953年版),第108页
  • 9[德]毛拉赫.《德国刑法总则》(1958年版),第229页.
  • 10[德]麦茨格.“刑法法律构成要件学说的变迁”[J].新法学周刊,1953,:6-6.

共引文献357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