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蕴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小学的内涵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的新热点,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新抓手。对"学校内涵发展"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因而区分学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分析学校内涵发展可以从办学理念、队伍建设、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目的四个角度切入,在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学校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作者
冯骏
陈建华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6,31,共5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关键词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外延发展
学校改革
基础教育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1
郭晓明.
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5):38-42.
被引量:59
2
吴晓玲.
区域联动式学校内涵发展的整体探索——以南京市栖霞区U-A-S合作研究为个案[J]
.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4):54-59.
被引量:6
3
周靖毅,王牧华.
学校内涵发展的嬗变与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科学,2015(6):7-10.
被引量:8
4
郑金洲.
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07(10):23-28.
被引量:42
5
冯建军.
内涵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路向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2012(1):119-125.
被引量:36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徐文彬.
我国义务教育应当坚守的基本信念[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3):18-21.
被引量:2
2
冯国文.
构建现代学校课程结构模式[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5):7-10.
被引量:16
3
陈建华.
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J]
.教育科学研究,2006(8):15-17.
被引量:11
4
顾明远.
论学校文化建设[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5):67-70.
被引量:227
5
(苏)B.B.克拉耶夫斯基 金世柏等(译).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3.
6
宫健.现代活动课程引导(低年级)[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181-182目录.
7
古德莱德.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张斌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76-412.
8
陈小娅:《基础教育要在内涵发展与办学特色上下工夫》,《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22日.
9
王玲:《学校愿景与执行力文化》,《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22日.
10
杨启亮.追求合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共引文献
138
1
文少保,张芋映.
优质均衡视角下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21(5):9-14.
被引量:3
2
冯仰存.
教师视角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认可度研究——基于一线城市S的实证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9,0(9):43-49.
被引量:5
3
程雯,沈龙山,吴长法.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历史逻辑演进与均衡化对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33-36.
被引量:1
4
伍建桥.
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被引量:136
5
张万臣,凤祥云,王晓冬.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07(6):182-182.
被引量:7
6
张兰芳.
浅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模式教学改革[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2X):15-16.
被引量:4
7
王强,郑佳荣.
“层次—模块”课程体系整合方案[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110-113.
被引量:4
8
符淼,谷陟云.
论我国课程结构变革[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2):33-35.
被引量:5
9
程贵生,崔国英.
模具专业校企共同整合课程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103-103.
被引量:1
10
付艳.
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60-60.
同被引文献
76
1
李政.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高教研究,2020,0(2):98-102.
被引量:9
2
曾庆伟,朱忠琴.
乡村小规模学校创新发展的制度障碍及突破[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3):77-84.
被引量:7
3
王颖华.
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92-99.
被引量:46
4
费玉林.
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五个关系[J]
.人民教育,2004(24):16-17.
被引量:1
5
程天权.
关于特色立校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5(2):11-14.
被引量:34
6
吴坚.
试论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及方法[J]
.设计艺术,2005(2):76-77.
被引量:2
7
朱怡青.
学校内涵发展的阶段及策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98-100.
被引量:5
8
宋萑.
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1):37-42.
被引量:13
9
范国睿,李树峰.
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
.上海教育科研,2007(7):14-17.
被引量:36
10
郑金洲.
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07(10):23-28.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8
1
米俊魁.
关于中小学内涵发展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8):1-4.
被引量:1
2
颜佳,刘刚兵,袁红,李赟鹏.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32):3-6.
被引量:2
3
龙勇,孙锦明.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成效分析——基于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比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1):1-12.
被引量:7
4
田振华.
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建设与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21(7):81-84.
5
马伟年.
创建校园足球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上),2021(7):29-29.
6
艾兴,曹雨柔.
教师校本化发展:内涵、规划和实施[J]
.教师教育学报,2023,10(1):69-80.
被引量:3
7
田振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内涵发展:框架、困境与路径[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4):34-41.
8
祝慧.
校长专业标准视角下的学校发展规划[J]
.辽宁教育,2018(10X):75-7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金梅.
欠发达县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要素[J]
.学周刊,2020,0(11):191-192.
2
王毓珣,申丽凤.
基于实证的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比较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3):46-50.
被引量:13
3
王毓珣,申丽凤,刘健.
基于证据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新走向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4):88-93.
被引量:9
4
杨雯一.
新旧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较析[J]
.知识经济,2021(8):160-161.
5
宋静.
贯彻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思想的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4):125-128.
6
陆暎.
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特色课程建设——以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为例[J]
.甘肃教育,2021(11):88-89.
7
余露,王毓珣.
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语文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完善建议[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21(11):24-33.
8
孙美家,王毓珣.
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德育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J]
.教育导刊,2022(4):40-47.
9
廖雄.
整体性视角下中小学内涵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
.华夏教师,2023(14):6-8.
10
梁兰菊,李建全,黄传鑫,吕依颖,李爱云,张兴坊.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23,40(5):132-137.
被引量:6
1
季文才.
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策略选择[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2):35-38.
2
程轶波.
关于网络课程教学应用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67-68.
被引量:1
3
吴晓秋.
网络教育的“正”与“负”[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8):33-34.
被引量:1
4
邢平均.
高职院校应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7(22):52-53.
5
吕德雄.
创新教育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美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南京社会科学,2007(6):125-128.
被引量:17
6
黄海民.
省教育厅:从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J]
.新教育(海南),2008(12):15-15.
7
邢平均.
高职院校应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J]
.教育科学文摘,2008,27(1):84-85.
8
王悠.
教育外延发展还有广阔的空间[J]
.神州,2012(8):43-44.
9
赵熙山.
网络教育的“正”与“负”[J]
.人民论坛,2004(2):22-23.
被引量:1
10
毕素梅.
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着力点[J]
.机械职业教育,2008(10):15-16.
被引量:3
教育科学研究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