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革命外交的张力:关于新中国夫人外交的历史考察(1950—1965) 被引量:5

Tension of Revolutionary Diplomacy: 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f PRC Lady Diplomacy( 1950—1965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中国夫人外交始于1950年,由于观念、语言等因素阻碍,这项工作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开始有所起色。鉴于夫人外交在宣传、国际统战和搜集外交信息等方面的作用,外事系统于60年代初实现夫人外交的制度化和经常化运作。同时,这项工作的重心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向中间地带国家,以此配合反帝反修斗争。夫人外交的制度化和经常化运作正值中国外交急剧"左"转时期,显示新中国外交具备超越革命意识形态属性的现实主义张力,折射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PRC lady diplomacy started in 1950, yet blocked by some obstacles which including ideological ob- struction and Language gap during its formative period in the 1950s. Due to its function in propaganda,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and collection of diplomatic intelligence, the foreign affair department of the PRC put lady diplomacy into practice as an institutionalized and regular-operational diplomatic instrument in early 1960s. Meanwhil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for "Anti Imperialism and Anti Revisionism", the primary aim of PRC' s Lady diplomacy correspondingly turned from socialism countries to intermediate zon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dy diplomacy which synchronized with the Left-Turn of China' s foreign policy before Cultural Revolution, definitely epitomizes the tension of pragmatism within China' s foreign policy beyond the ideology nature, and highlights the flexibility of China' s foreign policy.
作者 蒋华杰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6,共12页 CPC History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5

  • 1冀满红,林广荣.郭嵩焘与“夫人外交”[J].江西社会科学,2008,28(7):122-126. 被引量:8
  • 2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J].史学月刊,2010(2):62-74. 被引量:29
  • 3王光美:《王光美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19页.
  • 4《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向毛泽东等人赠送礼物》(1950年2月15日).
  • 5《关于驻外使领馆女同志工作的暂行规定》(1952年12月31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档案号102-00106-07(1).
  • 6《对外宾交际须知》(1951年),河北省档案馆藏,档案号D820-6.
  • 7《印度访华妇女代表团汉纳·森夫人离京前致函我妇联邓颖超副主席》,《人民日报》1951年10月21日.
  • 8《首都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赶会:各国驻华使节夫人名单》(1951年3月7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084-002-0030.
  • 9《外交部关于“组织驻华使馆外交官夫人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情况”的函》(1954年3月25日),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084—002—00066—0103.
  • 10《毛泽东同印度驻华大使拉·库·尼赫鲁及大使夫人谈话纪要》(1955年12月8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藏,档案号105-00055-04.

二级参考文献73

  • 1叶书宗.中苏同盟破裂始末[J].世纪,2008,0(3):33-39. 被引量:1
  • 2杨奎松.中苏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为背景[J].历史研究,2001(6):103-119. 被引量:21
  •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J].中国文化,1940,.
  • 4《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报告》(1920年7月26日),《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 5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1925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29-338页.
  • 6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1923年6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147页.
  • 7毛泽东.《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讲演提纲》(1939年9月14日).
  • 8《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廿二周年纪念》,《新中华报》1939年11月10日.
  • 9《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结论》(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183-190页.
  • 10《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第236页.

共引文献3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