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在业务量不断增加,电源容量无法扩容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供电能力紧张、机房装机位不足、机房散热等问题,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对S省通信枢纽楼能耗运行分析,给出以上难点的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指导原则。
This paper aims to fi nd out the ways of better solving such problems as the shortage of the power supply,the defi ciency of computer room and the lack of heat dissipation in the computer room in the situation ofthe continuous addition of the network traffi c and the inability to expand the electrical power capacit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peration for the communication hub building inProvince S, this thesis will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construction for the above-mentioned diffi culties.
出处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年第5期89-92,共4页
Telecom Engineering Technics and Standardization
关键词
枢纽楼
变压器
能耗
红色预警
搬迁
hub building
transformer
energy consumption
red pre-warning state
relocation促进生命周期衰退期设备,如BSC/RNC 的整合、退服掉电.按照这-解决思路,某省该枢纽楼摸排、退服掉电设备204 kW(理论).3.4 降低枢纽楼新增动力负荷“新技术”是以虚拟化、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资源的弹性分配和共享,提升整体利用率,从而降低了设备需求,降低了现在动力负荷.“新配置”除了传统上选择能效比高的设备以外,主要是指去“电信化”的思路,和“定制”思路,如有研究和测试表明,对比现网通用设备,定制化的Web服务器单位性能功耗可降低约25%,计算服务器单位性能功耗可降低约30%,存储服务器单位性能功耗可降低约7%.当然这是战略性的举措,需要举整个集团之力共同推进.“新结构”,各专业都有本领域结构优化的举措.如CMNet 考虑第二平面的建设,如分布式多活数据中心,实现负荷的动态迁移和智能分发,这些举措都可以有利于缓解甚至解决通信枢纽楼的动力负荷瓶颈.从近期看某省公司已经异址建设了省级私有云资源池.可以将枢纽楼的部分系统,如网管、企信和-些互联网类的业务平台迁移到资源池,迁移后约退出440kW 的负荷.3.5 设备搬迁,降低枢纽楼总负荷需求纯粹的搬迁产生不了效益,这-方案为次选.所以设备的搬迁常常伴随的是老旧设备的替换或者新技术淘汰老旧技术,新结构淘汰老旧结构.当然,如果以上措施无法完全满足枢纽楼必须保障的设备加电时,可以综合考虑选择业务影响小、搬迁投资小、操作实施难度小、功耗较大的-些系统进行搬迁.4 研究结论针对运行10 年之久的通信枢纽楼来说,供电能力、机房装机位置以及机房散热等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巨大瓶颈.本文从某通信枢纽楼的能耗运行数据分析出发,立足长远,结构性提出通信枢纽楼供电能力不足的多层面的解决方案.即在有限资源下,通过合理控制通信设备与空调设备的配置,安全提高电源预警容量门限,有序推动退服或老旧设备掉电,并综合“新技术”、“新配置”、“新结构”降低枢纽楼新增负荷,综合保障了枢纽楼长足的用电需求.参考文献[1] GBT 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S].[2] QB-J-017-2013 V1.0.0, 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