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地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更好地改革地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地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结合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地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培养优秀地学人才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高军波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218-219,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基金
贵州大学人才引进项目(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454号)资助的成果
关键词
地质基础课程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国连杰,叶大年.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J]
.地质科学,2013,48(4):945-969.
被引量:9
2
叶立军,彭金萍.
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3,33(6):44-46.
被引量:55
3
朱传庆,常健,邱楠生.
基于学生自主的地质学专业实践训练[J]
.中国地质教育,2015,24(1):106-109.
被引量:2
4
聂焱.
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报告——以贵州大学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5,7(4):63-67.
被引量:10
5
徐宏杰,杨景芬.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09-210.
被引量:2
6
姚玉鹏,柴育成,马福臣.
地质科学发展的新机遇:对地质学发展趋势的思考[J]
.科学通报,2004,49(18):1919-1924.
被引量:10
7
万天丰.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47-52.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75
1
栾光忠,曹立华,倪开刚.
地质学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及其教学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2):39-41.
被引量:6
2
姚玉鹏,马福臣.
美国地球系统科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地球科学教育的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5):712-714.
被引量:9
3
谢振声.
近代化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学者——虞和钦[J]
.中国科技史料,2004,25(3):209-215.
被引量:6
4
刘东生.
李希霍芬和“中亚人与环境”[J]
.第四纪研究,2005,25(4):405-408.
被引量:12
5
褚庆忠.
高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公选课的必要性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74.
被引量:10
6
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52-153.
被引量:44
7
姜玉平.
中国近代最早获得世界声誉的科学期刊及其启迪[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1):74-79.
被引量:9
8
王心源,常月明,高超,张广胜,程先富,贾冠忠.
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地质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1):98-103.
被引量:12
9
张俊珍,魏小艾,崔瑞锋.
工科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2):67-70.
被引量:14
10
万天丰.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47-52.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17
1
夏天添,王慧,蔡安,马勇.
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41-46.
被引量:5
2
王丽.
利用提问落实小学生数学学习力培养的策略[J]
.新智慧,2020(29):123-123.
被引量:1
3
阎锡海,罗茂春,李焰.
生物进化树中的模糊问题浅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1):81-84.
被引量:5
4
李素矿,姚玉鹏,王焰新.
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剖析[J]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4):428-432.
被引量:2
5
张旗.
“蓝色风暴”与“红色革命”——论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说”[J]
.岩石学报,2008,24(1):77-86.
被引量:7
6
万天丰.
怎么了,构造地质学[J]
.自然杂志,2008,30(4):216-222.
被引量:3
7
万天丰.
关于中国构造地质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地质通报,2008,27(9):1441-1450.
被引量:11
8
林东燕.
福建省地质学科发展报告[J]
.海峡科学,2009(1):18-24.
被引量:2
9
曹代勇,郑志红,魏迎春.
“地球科学概论”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的开发[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1):136-139.
被引量:4
10
郭红玉,夏大平,倪小明.
高等院校普及地球科学的亟须性和方法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3):77-79.
1
张天菊.
高校地质基础实验课教学改进的思考[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179-180.
被引量:1
2
李如意.
地学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0(3):37-42.
被引量:1
3
姚文贵,郑常青.
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地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124-124.
被引量:3
4
万豹,陈晶.
浅谈独立学院地质学专业学生如何培养——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5,0(1):204-204.
5
吴淦国.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优秀地学人才[J]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1):1-3.
被引量:11
6
李耿,徐雯星,张新元,葛文胜.
中德大学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2):111-114.
被引量:6
7
卢双舫,马世忠,付广,施尚明,刘吉余,柳成志,薛海涛,于舒杰,杨红梅,吴伟.
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37-41.
被引量:5
8
李占乔.
环境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以石家庄经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
.职业时空,2008,4(12):35-36.
9
武晗,胡建中.
地质跨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实践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13,22(2):97-99.
被引量:2
10
孟元库,潘澄雨.
对构造地质学教学的一点建议[J]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2):92-95.
被引量:2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