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白中药化妆品添加剂功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白中药化妆品添加剂功效评价方法的新进展,包括美白中药化妆品添加剂的体外及体内功效评价方法,介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美白中药化妆品添加剂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马艳春
孙海峰
杨菲菲
机构地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I09B04)
黑龙江中医药中青年科技攻关项目(ZQG-038)
关键词
美白
中药
化妆品添加剂
评价方法
分类号
R282.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0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51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1
参考文献
30
1
叶剑清,吴昭怡.
大学生美白化妆品使用现况调查研究[J]
.广州化工,2009,37(7):48-49.
被引量:2
2
刘宇红,李才广,彭金乱.
皮肤美白剂活性的化学评价研究[J]
.精细化工,2000,17(6):318-320.
被引量:11
3
吴晓慧,周洁,王峥,楼刚.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7(3):33-36.
被引量:25
4
李玲,周华,宋伟民.
美白化妆品及其功效评价[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1):46-48.
被引量:12
5
南国峰.
浅谈美白类化妆品的功效测评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9):220-220.
被引量:3
6
王建华,雷帆,崔景荣.
2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32-234.
被引量:63
7
徐鹏,付绍平,王伟,赵长新,章克昌.
马铃薯酪氨酸酶体外筛选美白剂测定体系的建立[J]
.日用化学工业,2007,37(6):385-388.
被引量:9
8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
89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上调作用[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3):147-149.
被引量:113
9
郭树忠,张琳西,王臻,李巍.
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04-206.
被引量:20
10
涂彩霞,张荣鑫,刘亚玲,于志红,张蕴颖,张新军,刘影.
18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7):400-402.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230
1
焦晶晶,张英.
植物类黄酮作为护肤因子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2004,21(z1):98-102.
被引量:47
2
王萍,李洁,杨丽华,柳玉红,寇玉玲.
美白祛斑系列化妆品卫生质量调查[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3):141-143.
被引量:3
3
刘璋,韩瑞玲.
黄芩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的调节作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79-81.
被引量:8
4
赵东海,张建平,侯菊花.
蘑菇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2004,20(5):12-13.
被引量:40
5
刘林刚,阎永建,吴学忠.
茶多酚、葛根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2):103-104.
被引量:14
6
王国丽,李慕庄,宋翔,陶晓萍,李绍兴.
黄褐斑患者血中过氧化脂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初探[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3):129-130.
被引量:28
7
赖维,刘玮,王学民,李德如,李虹,万苗坚,谢淑霞,张萍,蔡瑞康,江以,毛书和.
2003年度5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7):430-432.
被引量:18
8
王君玲,口如琴,成汇,袁静明,周永安.
马铃薯酪氨酸酶的部分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2):184-189.
被引量:15
9
杜志云,林丽,邓玉川.
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5(4):64-66.
被引量:8
10
明亚玲,骆丹,徐晶,吉玺,朱洁,林向飞.
茶多酚单体和黄芩苷对紫外线辐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5):541-544.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451
1
陈燕玲.
美白中药复方的制备和功效研究[J]
.应用化工,2020,49(S01):350-351.
2
郁卫东,杨立新,刘桂生,李文雍,陈清轩,王莒生,王辉,王平,蔡念宁,陶毅,张广中.
滋补肝肾方激活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ATP合成酶-6的基因表达[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S1):225-228.
被引量:5
3
刘巧,吴伟伟.
天然植物活性祛斑成份研究进展[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4):226-228.
4
刘林刚,阎永建.
皮肤脱色剂研究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3):234-236.
被引量:1
5
韩瑞玲,罗顺德,何文,张先洲,陈怡.
8-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凝胶对实验性白癜风的药效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5):270-271.
被引量:15
6
马慧群,张宪旗,牟宽厚,冯捷,牛新武,刘超,党倩丽.
单味中药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9):526-527.
被引量:30
7
李航,赵国华,阚建全,陈宗道.
天然产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3,33(6):383-386.
被引量:20
8
吴志明,石瑜,李丽琼,秦竹.
对《千金方》中有关“面药”作用与功能的认识[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3):8-10.
被引量:8
9
薛文辉.
消白灵汤治疗17例白癜风的临床分析[J]
.四川中医,2004,22(9):70-71.
被引量:4
10
刘璋,韩瑞玲.
黄芩提取物对体外培养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的调节作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79-8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89
1
陈佳,杨勇福,林茂森,张丽,杜冰,谢蓝华.
一种植物源功能性化妆品原料——美藤果油[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21(4):103-107.
被引量:3
2
陈丹,赵声兰.
核桃油保健及药用功效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7-29.
被引量:23
3
王兆梅,李琳,郭祀远,魏东.
生物活性多糖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工业,2004,34(4):245-248.
被引量:44
4
马越,李景云,金少鸿.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药敏试验操作方法和判断标准(2005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82-1184.
被引量:130
5
杨祖金,雷华平,葛发欢.
超临界CO_2萃取白芷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药材,2005,28(8):661-662.
被引量:13
6
邱龙新,黄浩,陈清西.
鞣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839-842.
被引量:6
7
王文平,郭祀远,李琳,王明力,梁桂娟.
野木瓜中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7,32(1):99-101.
被引量:23
8
陈鸿鹏,谭晓风.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研究综述[J]
.经济林研究,2007,25(1):59-65.
被引量:104
9
张钰华,李加兴,林晗,杜玉开.
猕猴桃籽油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6):1537-1538.
被引量:4
10
庞秋香,庞书香,赵博生.
酚氧化酶及其酶原的生化特性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196-20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王知松,刘金娥,修慧迪,张剑.
野木瓜水溶性粗提物工艺优化及美白效果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7,45(8):99-103.
被引量:2
2
任星宇,罗敏,邓才富,罗川,罗舜,徐广.
白芷挥发油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17,28(29):4167-4170.
被引量:97
3
贾俊芳,孟德新,李淑霞,戴晓侠.
古方三白汤不同溶剂提取物美白作用比较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2022,48(11):234-236.
被引量:1
4
曾颖,方振兴,吴婧,王希英.
植物油脂在化妆品中关于功效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科学,2023,14(16):16-1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
王丽赟,孙健,沈宇峰,沈晓霞,周介仁,邓惠敏,王志安.
我国主要产区白芷的基原和群体遗传组成特征分析[J]
.中药材,2022,45(4):824-829.
被引量:5
2
郑琳琳,王星星,朱新景,袁佳晴,景慧玲.
止痛消炎膏对慢性湿疹模型小鼠皮损及TEWL、SCH、湿度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5):192-195.
被引量:9
3
钱丹,韦力,郑梓培,黄向红.
防感香佩包成分分析及其防治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作用机理研究[J]
.新中医,2018,50(7):12-14.
被引量:1
4
徐广,任星宇,罗敏,杨永东,罗川,邓才富.
鲜白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成分分析及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8):1854-1856.
被引量:19
5
苏畅,缪东初,金莉花.
复方黄连油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6):38-41.
被引量:3
6
许永东,李菲.
木瓜籽油的浸提工艺及其调和油配方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1):142-144.
被引量:2
7
于博,郭晓青.
生肌玉红膏外敷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8,46(6):67-70.
被引量:16
8
张志鹏,倪育淳.
中药复方藤芷膏防止肺癌化疗后静脉炎发生的60例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6):476-479.
被引量:5
9
韦小翠,杨书婷,张焱,朱宇超,颜媛媛,程建明,柳春娣.
都梁方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J]
.中成药,2019,41(4):721-726.
被引量:11
10
倪路.
熏蒸、针灸联合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对腰椎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19,28(5):456-459.
被引量:23
1
黄浩,彭玲,刘临,肖道安.
中药白芨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J]
.日用化学工业,2008,38(6):374-377.
被引量:19
2
陈建国,梅松,付颖,胡欣,王茵.
成功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值范围的探讨[J]
.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4):234-236.
被引量:13
3
龚坚,刘朝圣.
美白中药实验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5,21(16):100-103.
被引量:8
4
胡金,徐惠波.
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9-11.
被引量:11
5
王欣,李济.
中医美容及未来发展趋势[J]
.中国美容医学,2000,9(1):71-73.
被引量:9
6
刘慧兰,曹克刚,高永红,高颖.
天麻素预防大鼠偏头痛发作的功效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32-33.
被引量:22
7
庚莉萍.
核黄素的药用价值日益受重视[J]
.东方药膳,2008(4):46-47.
8
安正南.
中药使用的未来发展趋势[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9S):15-16.
被引量:2
9
仲夏.
从太子参种苗看未来发展趋势[J]
.全国药材信息,2012(34):3-4.
10
陈学艳,王艳,李晶,毕月玲.
12种中药的水及乙醇提取液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比较[J]
.天津中医药,2010,27(5):426-427.
被引量:14
中医药学报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