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自我到社会——一种对主体间性思想的逆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一位典型的唯心主义者,费希特的理论似乎很难与一种主体间性思想联系起来。然而,如果我们从费希特的"理性存在物"概念入手,分析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就会发现一种基于承认他人自由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并非基于一个绝对无条件的自我,而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物"。借助于对理性存在物这一概念的内涵的澄清,费希特知识学中的绝对自我便过渡到了社会存在中的有限个体。而这个过渡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于自由的道德本质。自由使道德得以存在,道德使人确认人在实践上具有自由。自由与道德的相互确认,通过个人对他人的自由的承认表现出来。每个人都通过限制自我的自由来实现自己与他人的自由。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无疑可以说,在费希特的理论中,的确已存在一种主体间性思想,而这一理论结果,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各个时期的哲学形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毛林林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39,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梁志学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257、264、264、265、280-286、315、265、300、9、12、22、312、335页.
  •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序言,第1-3、119页.
  • 3R.劳特:《费希特'知识学'在二次大战后的形象》,《德国哲学》第3辑,第40页.
  • 4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2页.
  • 5R.劳特,李理.费希特的社会概念——社会经验的先验构成[J].世界哲学,1989(4):78-8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