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电视真人秀“纪录片化”研究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里芬斯塔尔认为,艺术就是感知真实状况的本质并且把那个真实时刻形成的内容与意义,转化成电影,这就是广义的纪录片。从这个层面理解,电视真人秀与纪录片这两种类型的艺术载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通过"传递真实"形成某种隐喻,从而向观众阐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但是对"真实性"追求程度的不同又导致这两种电视体裁有着本质的区别。
作者
查伟诚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81,共5页
China Television
关键词
里芬斯塔尔
艺术载体
电子媒介
情境论
维茨
制作模式
拟态环境
媒介技术
江苏卫视
媒介传播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9
参考文献
9
1
肖平.
纪录片边界理论三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5):113-117.
被引量:4
2
梅罗维茨著,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著.《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07页、308页.
4
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40-47.
被引量:57
5
栾颖.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媒介情境”理论的思考与运用[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3):74-75.
被引量:9
6
周艳.
电视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的“联姻”——从《舌尖上的中国》到《中国好声音》跨类型研究[J]
.现代视听,2013,0(5):52-54.
被引量:2
7
纪录片对电视节目创作意识的影响——与《看见》制片人李伦谈[J]
.中国电视(纪录),2012(3):19-22.
被引量:1
8
刘畅.
浅析中国纪录片中的“真人秀”[J]
.青年文学家,2012,0(3X):115-116.
被引量:1
9
许晨.
浅析“媒介情境论”语境下网络传播对社会行为的影响[J]
.新闻传播,2010(10):111-11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页.
2
李普曼著 阎克文 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
3
A. Mattelart: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Biddies Ltd 1998, P. 3.
4
博伊德-巴雷特 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M].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89页.
5
罗杰斯.《传播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449页.
6
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商务印书馆,1978年中文版.8页.
7
A. Mattelart: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Biddies Ltd 1998, P. 50.
8
伊(英)尼斯.《传播的偏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7页.
9
莱(利)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287页.
10
埃·麦克卢汉 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394页.
共引文献
85
1
罗自文,熊庾彤,马娅萌.
智能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与未来走向:一种媒介分析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59-75.
被引量:50
2
曹琪婷,李茂森.
场景理论视域下同步课堂教师发展困境的审视[J]
.上海教育科研,2021(6):59-65.
被引量:1
3
吴畅畅.
维纳与控制论:在人文主义和冷战政治之间[J]
.东方学刊,2020(2):88-109.
被引量:3
4
陈浩,沈蔚.
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文化反思[J]
.东南传播,2008(3):24-26.
被引量:4
5
李德团.
对五W模式的再思考[J]
.东南传播,2008(9):95-96.
被引量:4
6
王爱玲.
媒介的自主性异质与人的施动效能[J]
.当代传播,2005(4):35-37.
被引量:1
7
刘军茹.
论记者的职业素质及权力控制[J]
.国际新闻界,2006,28(10):51-54.
被引量:3
8
何道宽.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6):104-108.
被引量:32
9
王勇.
“双峰并峙”还是“三足鼎立”——传播研究学派刍议[J]
.新闻界,2007(4):19-21.
被引量:2
10
胡翼青.
论传播研究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兼论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得失[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4):36-41.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37
1
何志武,吴瑶.
媒介情境论视角下新媒体对家庭互动的影响[J]
.编辑之友,2015(9):9-14.
被引量:35
2
芮必峰.
人类理解与人际传播——从“情境定义”看托马斯的传播思想[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2):73-76.
被引量:24
3
刘娟娟.
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309-314.
被引量:106
4
徐明明.
纪录片的“后编剧”时代——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永恒之火》叙事解构[J]
.当代电影,2010(8):105-108.
被引量:1
5
孙莉,孙佳乐.
试论网络媒介情境下的“地域”消失[J]
.新闻世界,2010(11):174-175.
被引量:4
6
王贵斌,斯蒂芬.麦克道威尔.
媒介情境、社会传统与社交媒体集合行为[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2):100-106.
被引量:17
7
周勇,何天平.
“自主”的情境:直播与社会互动关系建构的当代再现--对梅罗维茨情境论的再审视[J]
.国际新闻界,2018,40(12):6-18.
被引量:66
8
许娅.
国内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节目特点分析[J]
.当代电视,2014(8):51-52.
被引量:1
9
任欣.
景观社会与电视真人秀[J]
.南方电视学刊,2014,0(6):79-82.
被引量:1
10
彭兰.
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
.新闻记者,2015(3):20-27.
被引量:1165
引证文献
7
1
文佳杨.
媒介情境论视阈下移动网络游戏的虚拟交往研究——以《和平精英》手游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1,7(5):120-122.
2
徐明明,徐昕.
从纪录片到真人秀——拟剧理论视角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第二季研究[J]
.电视研究,2017(9):63-65.
被引量:5
3
岳慧敏,王中伟.
真人秀《妈妈是超人》的叙事研究[J]
.新闻论坛,2017,31(5):101-103.
被引量:1
4
梁旭艳.
场景:一个传播学概念的界定——兼论与情境的比较[J]
.新闻界,2018(9):55-62.
被引量:62
5
刘前.
关于媒介情境论的研究综述[J]
.传播力研究,2019,3(19):29-30.
被引量:1
6
杨阳,张文.
真人秀节目监控镜头的空间设置及叙事效果[J]
.中国地市报人,2024(1):102-103.
7
陈奕秀.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嬗变——以《非遗里的中国》与《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为例[J]
.声屏世界,2024(20):81-84.
二级引证文献
69
1
耿英华,酉琦宇.
重叠的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视频弹幕的传播场景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1,7(24):101-104.
被引量:1
2
李鑫.
基于“微场景”的浸润式思政教育“四快”工作法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S02):57-59.
被引量:1
3
刘丹.
场景在移动连接时代的价值探析与反思[J]
.传播力研究,2019,0(21):253-253.
被引量:1
4
王红梅,王钰.
综艺的生存之道:消费社会背景下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以《向往的生活3》植入广告与生活的融合为例[J]
.传媒论坛,2019,0(12):161-161.
被引量:1
5
胥南星,吴赟,杨喜刚.
传播学视角下京剧翻译传播的可行性探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12):166-168.
被引量:14
6
喻国明,王佳鑫,马子越.
5G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对传播与社会场景的全新构建——从场景效应、场景升维到场景的三维扩容[J]
.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0(5):4-8.
被引量:32
7
赵敏婷,周炜婕.
博物馆微信导览小程序的发展策略探析——以“玩转故宫”2为例[J]
.出版广角,2019(19):69-71.
被引量:8
8
刘燕南,吴浚诚.
互联网原生广告中隐私悖论的嬗变与规制[J]
.当代传播,2019,0(6):84-87.
被引量:11
9
张驰,曾嘉.
情境:《青春万岁》的传播学解读[J]
.军事记者,2019,0(11):45-47.
10
李旗.
场景传播的叙事学解析[J]
.传媒,2020(4):91-93.
被引量:3
1
顾雅丽,李鹏.
纪录片的叙事模式[J]
.青年记者,2011(7Z):52-52.
被引量:2
2
李思夏.
电视真人秀与电视纪录片[J]
.艺术科技,2015,28(6):73-73.
3
清秋.
《爸爸去哪儿》:影视跨屏的天作之合[J]
.上海经济,2014(2):22-24.
被引量:1
4
朱燕聪.
简析《我是歌手》对大众音乐审美的积极影响——以《我是歌手》第三季为例[J]
.北方音乐,2015,35(7).
5
王朋进,杨淑芳.
适应与得体: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表达的基本要求——“媒介情境论”角度的一种解读[J]
.中国电视,2014(10):72-75.
被引量:1
6
王菊荣.
跨越虚拟世界的真实——《楚门的世界》观后感[J]
.明日风尚,2016,0(19):160-160.
7
施京吾.
她用“美”,欺骗了世界[J]
.作文素材,2011(7):13-13.
8
杨振宇.
莱尼·里芬斯塔尔 最受争议的女导演[J]
.电影,2011(5):100-103.
9
陈加林.
导演情境论[J]
.戏剧艺术,1993(2):84-90.
10
秋文.
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诞辰105周年[J]
.电影艺术,2007(5):158-158.
中国电视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