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历史的价值评价与道德评价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历史学有三个重要元素:叙述、理解、解释。在历史研究中,应该区分历史的重要性与价值评价,否则无法研究,而且也不可能有正确的历史评价。
作者
陈先达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119,共6页
Mao Zedong Thought Study
关键词
历史研究
价值评价
道德评价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2
1
宋学勤.
中共党史研究的认识误区与学术选择[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2):4-10.
被引量:4
2
刘丰祥.
台湾地区学者1990年以来有关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研究综述[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7(8):108-110.
被引量:4
3
王明珂.
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J]
.历史研究,2001(5):136-147.
被引量:524
4
刘朝晖.
村落社会研究与民族志方法[J]
.民族研究,2005(3):94-102.
被引量:31
5
卢晖临,李雪.
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7(1):118-130.
被引量:350
6
《毛泽东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98页.
8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
9
谢泳.《陈寅恪"在史中求史识"一例》,《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3日.
10
钱穆.《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本文敬悼故友张荫麟先生》,《思想与时代》(月刊)1942年总第18期.
引证文献
4
1
陈振东.
大历史观视阈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审思[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3):15-21.
2
宋学勤.
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科学运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11):84-91.
被引量:1
3
陈元明,韦冬雪.
关于共产党抗战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2):132-139.
被引量:7
4
段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叙事构建与历史理性树立——论以课堂为阵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6):80-8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郭昌文.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视域下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述评[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11):31-43.
被引量:5
2
黄刚,姚雪峰.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述评与展望[J]
.思想教育研究,2017(3):55-60.
被引量:8
3
张天浩.
《论新阶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传播及当代价值[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4):7-12.
4
郭法奇.
教育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J]
.教育文化论坛,2019,11(6):10-16.
5
段蕾.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正确党史观的树立[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15-19.
被引量:1
6
张天浩.
人工智能“智化”历史认同的表征、问题和策略——兼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J]
.社会主义研究,2021(3):42-48.
被引量:1
7
范文明.
网络首因效应视阈下的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试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0):151-154.
8
殷雪.
新媒体环境下探索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路径[J]
.科技资讯,2021,19(23):115-117.
被引量:1
9
孙娜.
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基本现状、面向描画与取向刍议--基于CNKI2011-2021年的研究文献分析[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1-11.
10
徐志民.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J]
.抗日战争研究,2022(3):41-48.
被引量:5
1
刘漫,江克飞.
黄仁宇大历史观形成原因初探[J]
.黑龙江史志,2013(13).
被引量:1
2
宋嗣廉.
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志功而观”[J]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4):11-19.
3
杨东甫,黄权才,卢斯飞.
广西少数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道德评价[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1):78-86.
被引量:3
4
张子侠.
品评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J]
.史学月刊,2004(9):18-20.
被引量:2
5
高家慧.
想象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配音中的作用[J]
.青年记者,2010(16):90-91.
6
钟禾.
圣诞树的由来[J]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13(12):51-51.
7
丁贤勇.
论于谦的政治抉择[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7-39.
被引量:1
8
刘国民.
论司马迁价值评价的片面性[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4(2):89-95.
被引量:1
9
罗炳良.
18世纪中国史家的史学批评方法论[J]
.史学理论研究,1999(3):29-40.
被引量:1
10
曹丙燕.
阴险狠毒还是雄才大略——关于郑庄公的两种评价[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4):5-6.
被引量:1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