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编纂的主流文学史著,倾向于高评徐志摩诗歌,有的甚至将其诗高评到可与鲁迅小说比肩的程度;而立足于阶级论的文学史著则对其低评或否定。这种低评或否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成为文学史著的唯一声音。新时期以来,回归审美,使徐志摩的文学史形象建构重新回到了十分有利的文化场域,但其文学史声誉却再也没有回归曾经的高点。徐志摩诗歌宽厚稳固的读者基础具有相当的耐时间性,这使他成为民国诗人在当代最具读者基础的一位。这一情况值得玩味,因为那一时期的一些重要诗人,比如郭沫若,其文学史的高评与读者基础的弱化在当代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背反趋向。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诗学的建构与质疑"(14FZW04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