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画中禅境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国画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所独特享有的艺术方式,是流传至今仍旧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正在被世界各国热爱艺术的群体所广泛地接受。中国文人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使命,他们注重内心的修养,他们在跌跌撞撞的人生经历中参悟禅宗,将这份感悟反观到国画中去。而对于国画来说,它追求的是传统哲学的深远意境,以写意精神作为绘画的主旨,这种中国画精神是将自己与无限的大自然合二为一,充满了生命力的旺盛动态静态的美丽。所以有了禅境的国画潜藏着静静的爆发力,虽然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是这片空白正是国画的真正底白。晖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就是中国画中的禅境。禅境为国画注入了生机活力,禅境的顿悟成了国画主导的思想体系。本文通过对国画中禅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分析,近而阐释了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宗,就国画中禅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新生代画者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作者 张芳
出处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5年第3期85-87,共3页 Art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27

  • 1祁伟,周裕锴.从禅意的“云”到禅意的“屋”——禅宗山居诗中两个意象的分析[J].文学遗产,2007(3):91-96. 被引量:10
  • 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96页.
  • 3[1]刘春.笔墨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 4[2]张文俊.中国山水画技法[M].辽宁科技出版社,1999.
  • 5曾思礼.师法自然的中国山水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1).
  • 6李晓梅.东西方绘画比较[J].宜春师专学报,2001,(3).
  • 7朱良智.扁舟一页: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 8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
  • 9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
  • 10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M].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1934.

共引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