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散文化”小说文体特征简论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散文化"小说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打破散文和小说的文体创作界限,将散文的创作笔法融入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中国小说文体发展的突破。但是对于这一文体的定性文学研究界还存在争论,文章从"散文化"小说文体本身的特征出发,试图对这一独特的小说进行研究和界定。
作者
魏雪
机构地区
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散文化”小说
文体特征
小说三要素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曾利君.
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论[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63-67.
被引量:8
2
蒋晓兰,王莉娟.
散文化小说审美特征论[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1-63.
被引量:3
3
汪曾祺.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M]//钟敬文.邓九平.汪曾祺全集;第3卷·散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汪曾祺,施叔青.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J].上海文学,1988,(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王慧敏,熊玲,督静雯,杨潘艺,那天力.
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案[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S01):304-305.
被引量:16
2
刘予飞,唐万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习室节能控制系统设计[J]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6):58-60.
被引量:4
3
金中朝,苏本跃,江伟,蒋玉娥.
基于ZigBee的自习室人数智能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85-8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9
1
王天勇.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特征[J]
.作家,2008,0(16):191-192.
2
崔淑琴.
试谈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成因[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2):61-63.
3
徐冰.
萧红小说文体特征探讨[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6):109-111.
4
伍丹.
试论汪曾祺小说创作较之沈从文的缺失[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0):65-68.
5
王云霞.
试论海男小说《梦书——西南联大》的散文化写作特征[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24-25.
6
吕洁.
贾平凹小说的散文化研究[J]
.小说评论,2020(1):159-167.
7
樊瑶,张韦.
浅析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受戒》为例[J]
.今古文创,2020(13):14-15.
8
王秋月,熊英琴.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叙事及其独特性[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5):78-80.
9
郭跃辉.
基于“概念性理解”的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以《溜索》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4(8):52-56.
同被引文献
5
1
廖小华.
论《呼兰河传》的修辞特性[J]
.文教资料,2009(15):22-25.
被引量:2
2
蒋晓兰,王莉娟.
散文化小说审美特征论[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1-63.
被引量:3
3
曾利君.
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论[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63-67.
被引量:8
4
王娴.
《呼兰河传》中多重反讽形式的整体性建构[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5):140-142.
被引量:1
5
李迎春.
试论《呼兰河传》的散文化特征[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7):94-9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云霞.
试论海男小说《梦书——西南联大》的散文化写作特征[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24-25.
2
伍金艳.
《呼兰河传》的语言艺术研究[J]
.世界文学研究,2024,12(5):470-474.
1
陈文俊,张丁丁.
中国当代小说对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构[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11-112.
2
洪姣.
在成长中寻根——从成长小说的角度重新解读《所罗门之歌》[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7):125-126.
被引量:1
3
侯桂运,陈会清.
玄韵为宗 非纪事比——《世说新语》情节、人物、环境的诗性改造[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6):191-192.
被引量:1
4
王振全,周志广.
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片谈[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14(3):69-71.
被引量:1
5
张霞.
谈外国小说三要素的典型化表现[J]
.作家,2009(8):159-160.
被引量:1
6
凌瑶,李学锋.
军旅神话中的小说三要素[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1):21-21.
7
吕尚娟.
花果之香与虬枝之美──试比较《红与黑》和《双城记》在人物和情节上的不同侧重[J]
.才智,2012,0(5):203-203.
8
张建辉.
谈谈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定“职称”[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6,0(3):25-27.
9
王悦,周志广.
对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8(8):212-212.
10
冯卿.
从《游仙窟》看赋与唐人小说的关系[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4):30-32.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