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作者
邓少春
梁名志
刘本英
包云秀
陈春林
田易萍
孙承冕
解星云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及配套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基金
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TBB20140101)
关键词
云南省
茶树良种
繁育
研究进展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8
1
刘本英,宋维希,孙雪梅,蒋会兵,马玲,矣兵,汪云刚,王平盛.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529-534.
被引量:33
2
蒋会兵,矣兵,宋维希,刘本英,马玲,段志芬,汪云刚,王平盛.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296-301.
被引量:9
3
汪云刚,王琳,田沂军,田易萍,李建萍,卢海燕,刘本英.
云南茶树育种工作成就与展望[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2,25(6):76-77.
被引量:7
4
黄玫,王家金,包云秀,杨兴荣,李慧,谢瑾,孙雪梅,李友勇,刘本英.
茶树新品种‘云茶春韵’选育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436-440.
被引量:6
5
包云秀,梁名志,杨兴荣,黄玫,陈林波,田易萍,徐丕忠,李友勇.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8):144-149.
被引量:4
6
方泽基.
茶树良种特性及其扦插繁殖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6-27.
被引量:5
7
袁志仁.
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栽培[J]
.云南农业科技,2003(5):22-23.
被引量:2
8
穆瑞禄.
茶树良种与茶树高产优质[J]
.广东茶业,2012(6):19-20.
被引量:3
9
李朝云,梁名志,田易萍,刘本英,尚卫琼,陈春林,徐丕忠.
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66-66.
被引量:3
10
王荣.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2):26-2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50
1
董丽娟,杨阳,曾贞.
茶树育种五十年的回顾与21世纪展望[J]
.湖南农业科学,2002(z1):23-26.
被引量:6
2
虞富莲,俞永明,李名君,束际林,刘维华,吕文明,王海思,韩志福,钟渭基.
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J]
.茶叶科学,1992,12(2):95-125.
被引量:48
3
史玉荣,刘祖生.
茶树产量早期鉴定的研究——扦插苗性状与茶树单株产量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20(S1):40-47.
被引量:13
4
杨亚军,郑雷英,王新超.
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4,24(3):177-182.
被引量:75
5
张俊,包云秀,唐一春,黄梅,杨兴荣,刘德和.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77-678.
被引量:10
6
王新超,杨亚军,陈亮,姚明哲.
构建茶树资源核心种质的设想[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4):52-56.
被引量:9
7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89-392.
被引量:100
8
郭桂义,王广铭.
信阳毛尖茶区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J]
.中国种业,2005(1):48-49.
被引量:3
9
刘祖生,周巨根.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1994,14(2):89-94.
被引量:22
10
张广辉,梁月荣,吴颖.
咖啡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J]
.茶叶,2005,31(1):18-23.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09
1
浦滇,罗义菊,陈洪宇,石明,蓝增全.
长期种植云南大叶种茶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3,29(2):440-448.
被引量:8
2
杨兴荣,田易萍,黄玫,包云秀,陈春林.
国家植物保护品种紫娟茶树的选育与应用[J]
.湖南农业科学,2013(6):1-3.
被引量:8
3
周萌,李友勇,孙雪梅,王家金,谢瑾,成浩,汪云刚,刘本英.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大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3,28(S1):91-96.
被引量:10
4
郝志龙,林郑和,高水练,陈梁城.
茶叶高产优质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技术,2004(4):9-10.
5
廖书娟,童华荣,吉当玲.
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2005,28(2):24-26.
被引量:2
6
刘静,孙海伟,张虹,黄国山,阚君杰.
山东抗寒茶树良种——“罗汉1号”茶选育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4):566-573.
被引量:5
7
罗凡,王云,李春华,唐晓波.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贵州科学,2008,26(2):52-57.
被引量:18
8
房婉萍,潘同兴,徐玉琴,陈暄,黎星辉.
早生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苏茶早的选育[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6):140-142.
被引量:2
9
施伟文,龚艳,汤茶琴,周静峰,徐德良,顾卫忠,张定,黎星辉.
茶树无性系引进良种的生长适应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7(4):226-229.
被引量:7
10
陈君君.
生物工程技术在茶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62-36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虞富莲.
有机茶园的建立和管理[J]
.普洱,2010(2):24-31.
被引量:2
2
罗凡,王云,李春华,唐晓波.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贵州科学,2008,26(2):52-57.
被引量:18
3
雷祖和.
有机茶园建设与高产优质栽培[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103-104.
被引量:7
4
张永生.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9(7):77-79.
被引量:11
5
李春华,王云,罗凡,唐晓波,王小萍,张德勋.
茶树特色新品种乌蒙早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193-1196.
被引量:5
6
李春华,王云,罗凡,王小萍,唐晓波,张厅,马伟伟,李刚,郑淑琴.
茶树特色新品种‘宜早1号’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6):2231-2234.
被引量:3
7
江新凤,杨普香,李文金,石旭平,张贱根,张龙英,刘均华.
江西选育茶树品种资源情况介绍[J]
.蚕桑茶叶通讯,2015(2):26-29.
被引量:12
8
成洲,廖茜.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宜宾茶产业发展创新[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8):59-63.
被引量:2
9
肖渊.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J]
.南方农业,2015,9(21):76-76.
被引量:6
10
江新凤,李文金,杨普香,石旭平,郭金,王新民,张瑶,彭华.
茶树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0):1856-1861.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陈红旭,刘跃云,王春梅,曾旭,熊红兵,陈叙生.
宜宾市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良种选育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0,0(1):28-29.
被引量:2
2
李艳华,胡艳萍,张军,石尚,黎美龄.
茶小绿叶蝉在3个茶树品种上的消长动态[J]
.蚕桑茶叶通讯,2022(4):19-2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钟月,刘升锐,胡静,唐茜.
‘川沐28’等4个茶树品种引种川南茶区生化特性及绿茶适制性分析[J]
.茶叶通讯,2023,50(1):96-103.
被引量:2
2
肖罗丹,张利萍,李顺宇,许艳艳,王玮,刘娜,刘云,黎明勇,刘明丽,王沙凝,曾旭,刘跃云.
10个茶树品种在宜宾地区的引种表现[J]
.中国茶叶,2024,46(4):44-51.
被引量:1
3
蒋琴杰,李黄开媚,刘迪.
不同诱捕方法下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17(3):84-89.
1
叶乃兴,郭吉春.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福建茶叶,1997,20(1):42-45.
被引量:22
2
王丽鸳,姜燕华,段云裳,成浩,周健,曾建明,韦康.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树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作物学报,2010,36(12):2191-2195.
被引量:25
3
梁峰,翁月桂.
世界主要谷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世界农业,1985(7):23-25.
4
房经贵,房伟民,章镇,蔡斌华,高志红,陈翔高,褚孟嫄.
南京农业大学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2):19-22.
被引量:4
5
寒葭.
茶树地方品种生态型划分与编码[J]
.贵州茶叶,1990(4):7-12.
6
李颖,毛培胜.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2-76.
被引量:40
7
晏嫦妤,罗军武.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6,29(2):13-15.
被引量:5
8
王朝纪,林松.
云南勐海南糯山茶区茶树地方品种调查[J]
.大理科技,2000(1):10-12.
9
杜雄明,周忠丽,贾银华,刘国强.
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棉花学报,2007,19(5):346-353.
被引量:32
10
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李兴酉.
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四川草原,2006(5):27-29.
被引量:6
中国热带农业
201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