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多细胞生物体中才存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单细胞的细菌仅仅只是执行着单纯的个体行为。20世纪60年代,有人在对一种海洋鱼类的共生菌—费氏弧菌的发光现象的研究中发现,细菌的这种生物发光现象与该细菌的密度变化有关。当细菌达到一定的浓度的时候,细菌会发光,有利于该鱼类的捕食、觅偶和躲避天敌,同时,此鱼类也可以为细菌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生活环境。这是人们首次发现在细菌之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流。后来近20年里,有一些关于细菌群体行为的零星报道,但是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人们认为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仅仅只是某种细菌的特异行为。到90年代,自 Bassler 等对哈氏弧菌的研究后才真正的启动了细菌群体感应调控系统的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在革兰氏阴性还是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都存在着细菌之间信息的交流,甚至还存在细菌种间的信息交流。进入21世纪,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已经成为微生物界的热点问题,在医学、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已初步涉足畜牧兽医领域。
出处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6期25-27,共3页
Shanghai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