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佛教的慈善理念及在当代的实践和设想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
作者
明生
机构地区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会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9,共3页
The Voice of Dharma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一切众生
释迦牟尼佛
慈悲观
佛教教义
弘法
广东省佛教协会
内在价值
利生
佛教界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杨杰.
关爱弱势群体 道教的慈善理念与实践[J]
.中国宗教,2016(8):52-53.
2
郭智勇.
墨子“贵生”伦理思想论要[J]
.社会科学家,2009,24(8):124-126.
被引量:1
3
吴明.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悲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J]
.佛教文化,1993,0(1):50-50.
4
小易.
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一百一十一[J]
.科技智囊,2015,0(3):61-61.
5
弘教.
中国佛学院级九○级40名学僧即将毕业[J]
.法音,1994,0(4):19-19.
6
周立凡.
浅谈出家人的心理素质[J]
.法音,1991,0(7):42-42.
7
吴伟庆.
北京基督教海淀堂 传递“施比受更为有福”的慈善理念[J]
.中国宗教,2014(2):48-48.
8
邵弹声.
古徽州慈善事业琐谭[J]
.徽州社会科学,2016,0(9):34-35.
9
谭洁.
大乘佛教慈善理念的特质及现代意义[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2):24-29.
10
光伟.
弘法是家务 利生为事业——记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新成大和尚[J]
.广东佛教,2002(2):4-7.
法音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