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多样化“婚姻”:扩宽社会学研究的想象力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关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关于婚姻的知识生产,从研究什么、研究者的立场与视角、研究方法三个角度来分析现有的婚姻研究。指出,现有的婚姻研究偏向法律制度设置之下的婚姻想象、偏向一男一女的、法律认可的、白头偕老的、异性恋的婚姻立场、偏向实证主义定量方法。本文尤其关注现婚姻研究的多样化以及对于"多样化婚姻"的研究,借以提倡更加具有社会学想象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主体感受与定义、超越实证主义范式的婚姻研究。
作者 黄盈盈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8,79,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XNJ05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二级参考文献386

共引文献647

同被引文献78

  • 1曾坚朋.虚拟与现实:对“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2(6):30-36. 被引量:32
  • 2郭晓飞.同性婚姻的宪法之纬——《Same-sex Marriage and the Constitution》述评[J].开放时代,2005(4):139-153. 被引量:4
  • 3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陆洋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第4、11-14页.
  • 4巴特勒.《消解性别》,郭劫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 5刘人鹏、丁乃非:《含蓄美学与酷儿政略》,收入丁乃非、白瑞梅、刘人鹏主编:《罔两问景:酷儿阅读攻略》,桃园: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2007年,第32页.
  • 6金晔路,2014,《上海拉拉:中国都市女同志社群与政治》,廖爱晚译,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 7罗牧原,2013,《作为医学话语对象的同性恋:中国医学对同性恋身份的建构,1978-2011》,黄盈盈,潘绥铭主编.《走向性福:第四届中国"性"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高雄:百骏文化出版社.
  • 8罗牧原,陈婉婷,2016a,《性别与空间:“蚁族”男性气质的建构》,魏伟,王天一主编.《性的社会分层:身体,空间和消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9萨义德,爱德华,2009,《世界·文本·批评家》,李自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0宋怡明,2003,《胡田宝与清中叶同性恋话语》,《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期.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