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4,共2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同被引文献17
-
1路甬祥.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J].大自然探索,2001(12):44-45. 被引量:3
-
2江晓原.不好的东西比没有更坏——五谈我们今天的学术环境[J].社会观察,2007(1). 被引量:1
-
3刘海峰.我国科学家无缘诺贝尔奖的原因及冲击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1999(2):46-48. 被引量:5
-
4王晓勇.科学精神与诺贝尔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9):60-64. 被引量:28
-
5R.E. Kohler. Gilbert Newton Lewis [C]. In: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 (Vol. 6),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2:289-294.
-
6H.H. Harris. A Biography of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Gilbert Newton Lewi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99, 76:1487-1488.
-
7陈宝泉.注重诺贝尔奖的科学精神[J].成才之路,2009(31). 被引量:1
-
8彭炳忠.论科学精神[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10):24-28. 被引量:39
-
9汪静.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10-11. 被引量:28
-
10蒋玉梅.全球科研评价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四国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9):81-86. 被引量:49
二级引证文献5
-
1刘凤芹,赵旭,李晓东.如何有效进行科研评价[J].河北林业科技,2021(1):62-65. 被引量:6
-
2卢盈.学术评价系统与学术阶层的形成[J].江苏高教,2020(11):9-17. 被引量:7
-
3沈玉龙,杨笑春,刘立华.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的缔造者[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6):110-113.
-
4李沁蓉,吕明,杨晓云,卜丽娟.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实验室科研效率评估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1,34(4):263-267.
-
5关朝阳,周娜娜.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社会科研成果评价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4,45(3):43-45.
-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J].当代劳模,2014,0(6):14-17. 被引量:81
-
2刘文洋.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行为模式浅析[J].科学学研究,1987,5(3):36-42. 被引量:5
-
3李焕荣.有关实施科技期刊精品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29-531. 被引量:3
-
4王大明.建立平民化的公众科学素养观[J].中国科技奖励,2005(11):66-67.
-
5胡恩燕.周培源基金会:这是一项长久的事业[J].中国科技奖励,2009(12):30-31.
-
6吕立宁,傅文华.鼓励科技论文走向国际[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4):236-237. 被引量:18
-
7陈广仁,刘志远,王媛媛,傅雪.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设立、评选及获得者国别、性别分析[J].科技导报,2015,33(20):67-71. 被引量:5
-
8王大达.科学发展进程与编辑学现状[J].编辑学刊,1996(2):15-17. 被引量:1
-
9漫画幽默[J].共产党员,2006(10):56-57.
-
10钱炜.人体的“社交网络”[J].中国新闻周刊,2012(45):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