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探讨
被引量:
5
A Probe into Establishing a Securities Market among Banks of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市场参与主体、市场化进程及交易工具等方面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 ,相应提出了推行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交易机构和工具、促进两个债券市场协调统一等发展构想。
作者
左伟
杨为群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
辽宁省教育厅高教处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4,共3页
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关键词
市场交易机构
市场化进程
做市商制度
中国
银行间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
分类号
F832.5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
1
李扬.
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分析[J]
.经济研究,1996,31(8):3-11.
被引量:11
2
吕世蕴,刘云.
我国货币市场改革发展及其思考(一)[J]
.中国金融,1999(8):14-15.
被引量:8
3
谢多.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01,36(9):3-11.
被引量:30
4
戴国强.
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目标及路径[J]
.经济研究,2001,36(5):38-44.
被引量:11
5
沈炳熙.
货币市场交易方式和中介机构[J]
.财贸经济,1999,20(10):38-4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谢多.
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工具协调[J]
.金融研究,1996(8):14-17.
被引量:8
2
郑乐顺,刘薇,战庆欣,苑治亭.
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研究[J]
.金融研究,1996(12):30-33.
被引量:1
3
李扬.
中国国债回购市场分析[J]
.经济研究,1996,31(8):3-11.
被引量:11
4
陈学彬.提高市场效率,加速货币市场发展[J].金融研究,1999,(3).
5
姜波克 甘当善.中国货币市场的建设构想[M].复旦发展研究院,1995..
6
谢平.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理论与争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论文(第3期)[M].,2000..
7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体系与运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8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课题组.票据市场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J].汇市参考,2001,(5).
9
谢多.
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J]
.国际经济评论,1997(9):9-13.
被引量:11
10
陈学彬.
我国货币市场效率问题初探[J]
.金融研究,1998(11):12-1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50
1
应展宇.
中国货币市场:结构视角的经济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12-26.
被引量:1
2
王全毅,欧阳卫民,王妃嫣,郑振龙,王凤洲,郑卫国,张东莲,宋友鸿,赵斌,姚勇清,于剑男,叶艳萍,游福生,肖成中,林传,盛佩红,王国新.
我国融资中心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
.福建金融,2004(8):32-35.
被引量:1
3
赵进文,高辉.
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
.经济学(季刊),2004,3(B10):41-64.
被引量:44
4
金斌,江晓东.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构造——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3):45-49.
5
赵进文,高辉.
中国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05(1):20-31.
被引量:18
6
彭兴韵.
中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制度演进与进一步的发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31-37.
被引量:4
7
刘小川,俞金红.
我国国债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创新[J]
.现代经济探讨,2005(4):11-13.
8
殷剑峰.
中国金融市场联动分析:2000~2004[J]
.世界经济,2006,29(1):50-60.
被引量:26
9
张自力.
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当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2005(11Z):136-137.
被引量:1
10
吴青明,金人.
科技助金正大快速“长大”[J]
.农化新世纪,2006(1):37-37.
同被引文献
14
1
曾辉,刘洋.
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
.财经科学,2005(3):26-32.
被引量:2
2
管圣义.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J]
.银行家,2005(4):35-37.
被引量:7
3
郑长德,刘丽雪.
中国债券市场分割的理论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48-54.
被引量:15
4
邓洪.
债券业务创新: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的现实选择[J]
.南方金融,2005(8):23-26.
被引量:9
5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心.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z].中国债券网,2003.
6
张东升.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4).
7
袁东等.中国债券流通市场运行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8
汪红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李启亚.
金融衍生产品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J]
.经济研究,2000,35(2):49-55.
被引量:43
10
于长秋.
中国融资方式选择与证券市场定位[J]
.经济科学,2001(5):52-6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燃脂”精练之作——NEC N923[J]
.通信世界,2005(3):40-40.
2
邓洪.
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及其参与者的影响分析[J]
.金融论坛,2006,11(2):55-59.
被引量:6
3
邓洪.
货币政策调整对债券市场及参与者的影响分析[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2):1-4.
4
万正晓.
利率市场化与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初探[J]
.海南金融,2002(11):8-10.
5
张宏坤.
银行间债券市场问题探讨[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12):2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邢冰.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进一步改革[J]
.市场周刊,2009,22(7):100-101.
2
王祥伟,尤元宝.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J]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21(6):53-55.
3
魏永芬.
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整的政策效应[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5(3):37-42.
被引量:3
4
于鸿君,郑金国,焦健.
论国债市场两市场分割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
.特区经济,2009(8):13-14.
被引量:3
5
徐涛.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探究[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4,24(1):86-90.
6
盛景新.
货币政策对股票和债券市场流动性影响的比较分析[J]
.现代商业,2016(3):126-129.
被引量:1
7
陈子月,吴丹.
我国的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2):137-138.
8
李政,方梦洁,张梦.
中国金融压力跨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基于系统性风险管理的视角[J]
.金融论坛,2022,27(8):7-18.
被引量:2
9
张旭渡.
债务融资与货币供给[J]
.中国商论,2014,0(3Z):80-82.
1
中国绿色金融“价值标准”首次被境外资本市场采纳[J]
.时代金融,2017(10):65-65.
财经问题研究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