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发展与电子假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电子假手使用的最大障碍在于不能选择有效的信息源对其控制。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发展使研究者不仅能够对周围神经和肌肉进行电刺激,而且能够选择性记录由于感觉刺激或自主运动引起的神经电活动。通过对这些神经电信号进行放大识别后,实施对电子假手的实时控制,并应用残肢感受器的感觉信息作为反馈信息,将极大地提高假手运动的准确性。
作者
郑修军
陈中伟
陈统一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出处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电子假手
神经束微电极
周围神经
神经电极
发展
分类号
R318.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8
1
Sweeney JD, Crawford NR, Brandon TA. Med Biol Eng Comput, 1995; 33(3): 418~425
2
Loeb GE. J Neurosci Methods, 1996; 84(1): 95~103
3
Yoshida K, Horch K.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96; 43(2): 167~176
4
Yoshida K, Horch K.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93; 40(5): 492~494
5
Lefurge T, Goodall E, Horch K et al. Ann Biomed Eng, 1991; 19(2): 197~207
6
Malagodi MS, Horch KW, Schoenberg AA. Ann Biomed Eng, 1989; 17(2): 397~410
7
Goodall EV, Lefurge TM, Horch KW.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91; 38(9): 846~850
8
McNughton TG, Horch KW. J Neurosci Methods, 1996; 70(1): 103~110
9
Malmstrom JA, McNughton TG, Horch KW. Ann Biomed Eng, 1998; 26(6): 1055~1064
10
Campbell PK, Jones KE, Huber RJ et al. IEEE Trans Biomed Eng, 1991; 38(8): 758~768
同被引文献
7
1
杨群,于钟毓,陈伟华,张信英,贾继峰,毕郑钢,孙立国,李文庆,邢艳.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3):182-184.
被引量:3
2
李青峰,顾玉东.
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1):42-47.
被引量:11
3
徐建光,顾玉东,沈丽英,成效敏,王欢,胡韶楠.
术中超强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4):210-212.
被引量:17
4
方有生,周俊明,陈德松,顾玉东.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8,14(4):222-224.
被引量:14
5
沈宁江,王书成,郑树森.
直流电场促进脊髓再生的实验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73-76.
被引量:21
6
刘永辉,侯希敏,李海霞.
脉冲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5):342-343.
被引量:9
7
张克亮,张东,凌彤,邵新中,米立新.
经皮电刺激对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1):45-4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林森,徐建光.
功能性电刺激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8):669-672.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刘鸣江,李峥,周行军,肖湘君.
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术中超强电刺激治疗腕管综合征23例[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437-437.
2
Xiaoyu Lü1, Xuanming Hao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otherapy, 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Area Command of Chinese PLA, Guangzhou 51001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2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Changes in muscular strength and electromyogram in rats with muscular disuse atrophy follow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6,1(9):809-812.
3
李高峰,田德虎,张英泽,韩久卉,于昆仑.
周围神经卡压术后的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78-179.
被引量:4
4
张建,耿玲,王云兵,于红,吴闻文,侯树勋,王劲刚.
电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下肢放射痛的前瞻性研究[J]
.颈腰痛杂志,2007,28(3):174-176.
被引量:3
5
刘勇,康志学,穆广态,刘飞,赵飞.
周围神经损伤120例的疗效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7):634-635.
被引量:1
6
田江华,张金宝,张登峰,梁炳生.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12):954-955.
被引量:1
7
张建,陈玉玺,吴闻文,于红,侯树勋,王靖刚.
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7,6(6):341-343.
8
孙海燕,倪家骧,薛富善.
脊髓电刺激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5):3767-3768.
9
孙宗雷,吴建贤.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与进展[J]
.安徽医学,2008,29(5):496-498.
被引量:7
10
张金宝,梁炳生.
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电刺激治疗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1):45-47.
被引量:2
1
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
电子假手控制信息源的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1):58-61.
被引量:2
2
刘心东,蒋大宗.
混沌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3,16(2):63-70.
被引量:12
3
郑修军,张键,陈中伟,陈统一,胡天培,斯杨,张晓文.
纵行神经束内电极与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52-2157.
被引量:1
4
李立钧,张键,陈统一,陈中伟.
周围神经微电极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5):395-399.
被引量:1
5
胡天培,王森章,刘国庆,徐正松,阿孜古丽.牙会甫,陈中伟,陈峥嵘.
手臂残端再造“指”控制的电子假手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7,16(2):142-146.
被引量:11
6
蒋爱华,陈瑞,白茹,严奉祥,陈春英.
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物理学报,2012,28(6):457-468.
被引量:6
7
王月兰,蔡荣林,周逸平,汪克明,胡玲,吴子建,陈业农,唐晓敏,李晓民,李姿慧.
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家兔心电信号的实验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3):24-27.
被引量:2
8
李光华,松崎健太郎,王银,赵楠,杨敏,紫藤治.
自主运动可促进大鼠下丘脑神经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英文)[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8):1099-1106.
被引量:1
9
郑修军,张键,陈统一,陈中伟.
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刺激和记录家兔坐骨神经束电生理信号的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44-145.
被引量:2
10
张晓文,高忠华,胡天培,杨煜普,许晓鸣,张键,贾晓枫,郑修军,陈中伟,陈统一.
神经信号控制假肢研究[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5,24(5):624-628.
被引量:4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