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杜仲不同"发汗"方法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为建立杜仲合理化产地加工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与生品比较:传统"发汗"品和其他"发汗"品中绿原酸含量显著降低(P﹤0. 01);与传统"发汗"品比较,其他"发汗"品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均具显著性差异(P﹤0. 01),以60℃烘至半干后"发汗"品最高,煮后"发汗"品最低。结论:采用适宜的其他"发汗"方法较传统"发汗"方法虽能提高杜仲制品中绿原酸含量,但含量远低于生品;如临床应用以绿原酸药理作用为主时,建议不采用"发汗"加工方法制品。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1期28-30,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