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居民储蓄过高吗?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近 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是否太多 ?在全国年“工资总额”90 0 0多亿元的情况下 ,居民储蓄年增长达七八千亿元 ,这种增长态势是否反常 ?在目前低工资的情况下 ,本文认为居民储蓄总额提高到 1 2万亿元水准 。
作者
李志宁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6,共9页
Economist
关键词
储蓄
工资
消费
居民
中国
分类号
F832.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F126.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60
1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2001,36(11):35-44.
被引量:514
2
张素芳.
扩大有效需求在于建立和完善市场分配机制[J]
.江淮论坛,2002(4):22-26.
被引量:2
3
兹维·博迪 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H·范里安 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夏普 雷吉斯特 等.社会问题经济学(第十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臧恒旭 等.居民资产与消费选择行为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
戴维·罗默.高级宏观阶级性[M].商务印书馆,2001..
8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
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10
海韦尔·G·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引证文献
8
1
蔡宁,李钢,阮刚辉.
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跨期消费选择的效应研究[J]
.经济科学,2002(4):23-24.
被引量:13
2
胡朝晖,何建武,蒋周文,王书伟.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1):6-9.
被引量:4
3
胡朝晖,刘崴,王书伟.
从经济增长审视中国的高储蓄[J]
.决策借鉴,2002,15(6):70-73.
被引量:5
4
冯涛,黄华章.
试论扶持中高收入阶层以撬动我国内需[J]
.兰州学刊,2003(2):56-57.
5
郭海雄.
居民储蓄增速高于收入 10万亿元存款为何不花——对高储蓄率引发的思考[J]
.南方金融,2003(3):36-38.
6
王政霞.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及成因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3(4):49-52.
被引量:20
7
杨生恒.
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J]
.金融与经济,2003(9):13-15.
被引量:5
8
冯君莲,文凤华,何琳洁,兰秋军.
我国高储蓄率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04(2):92-94.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徐春华.
关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几点思考[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5(2):27-29.
2
艾安.
我国经济增长支撑点的统计研究[J]
.经济视野,2013(21).
被引量:1
3
郑云.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经济学分析[J]
.唐都学刊,2004,20(5):96-99.
被引量:1
4
郑云.
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75-77.
被引量:4
5
田岗.
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
.经济科学,2005(1):5-17.
被引量:45
6
郑云.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最终目的是扩大消费需求[J]
.乡镇经济,2005,21(5):53-55.
7
李真雅.
实证分析我国高储蓄率的宏观成因[J]
.市场论坛,2005(11):112-113.
被引量:6
8
马光辉,宁定琴.
中国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4)[J]
.山东经济,2006,22(3):25-27.
被引量:11
9
张述冠.
化繁为简 掌控价值——“第三届中国IT治理论坛”成功举行[J]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42):40-41.
10
潘成夫.
我国最终消费率与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26(7):10-14.
被引量:13
1
10年3项宏观政策印象最深[J]
.经济视角,2005,24(1):18-18.
2
刘凯.
正视“无创新致富”现象[J]
.中国经济报告,2016,0(5):72-73.
被引量:1
3
蒋泰维.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J]
.今日浙江,2006(5):12-14.
被引量:3
4
唐乃新,许玉连,方勇.
昆山之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成功之道[J]
.江南论坛,2005(4):26-27.
5
李回味.
“西欧道路”与“拉美陷阱”[J]
.今日中国论坛,2006(2):103-106.
被引量:1
6
王鑫.
经济学与幸福[J]
.北方经贸,2012(8):56-56.
被引量:1
7
刘嵩峰.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2008,29(5):182-182.
被引量:4
8
李志宁.
低工资难买“日后平安”[J]
.中国国情国力,2000(11):36-37.
被引量:1
9
王晓芳.
关于转轨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J]
.学习与实践,1998(12):42-44.
10
越南或将成为TPP协议的最大赢家[J]
.辽宁经济,2015(10):6-6.
经济学家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