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学到生存与发展本领的教育。校本课程则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为主体情况而开发的课程,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校本课程有许多优点,校本课程开发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好形式。
作者
梁庆
机构地区
钦州师专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57-58,共2页
Journal of Qinzhou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素质教育
国家课程
辅修专业
课程改革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0
1
孙国方.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浅探[J]
.菏泽学院学报,2003,26(4):99-100.
被引量:4
2
王建军,黄显华.
99课程理论研讨班综述[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9):5-8.
被引量:4
3
陈辉.
试论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建设[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3):140-144.
被引量:3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5
郑金洲.走向校本:学校教育发展的取向 [J].教育研究信息,2000,(3).
6
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9):32-34.
被引量:47
7
沈兰.
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9):35-38.
被引量:48
8
吴刚平.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1):37-41.
被引量:47
9
鲁艳.
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
.教育发展研究,1999,19(12):19-23.
被引量:30
10
王公章.
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9):37-3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蒋士会,陈朝晖.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略[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61-64.
被引量:14
2
王国超,潘华,陈平.
论贵州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124.
被引量:2
3
阎长松.
就地取材让队员在农村资源中快乐体验[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3):229-230.
4
李向宇.
论民族地区普高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J]
.学理论,2013(33):260-261.
5
龚崇康,江海平.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初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A01):47-4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陈志新.
对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7(8):14-15.
被引量:10
2
段玉敏.
对新课改视野下社会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8(11):94-95.
被引量:1
3
高霞.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2):19-23.
被引量:4
4
张怀斌.
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2-65.
被引量:5
5
方媛,徐丽平.
中小学教师与校本课程开发[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4):52-53.
被引量:4
6
王国超.
关于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1):99-101.
被引量:11
7
皇甫伟.
校本课程新理念、运作和决策结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1(35):128-129.
8
邱服冰.
基于高校俱乐部教学模式下的课程开发研究——以武术课程开发为例[J]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31-333.
被引量:8
9
吕东.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
.考试周刊,2012(39):176-178.
被引量:3
10
王平.
对艺术类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2):84-85.
被引量:2
1
于玲,包龙生,张军.
应用型本科生辅修专业培养模式[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558-560.
被引量:1
2
大学“辅修专业”这把就业钥匙功效之争[J]
.年轻人(A版),2017,0(2):50-51.
3
殷培凤.
关于21世纪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思考[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16(3):20-21.
被引量:1
4
任静梅,梁恒.
经管类辅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的现状与思考——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J]
.赤子,2013(23):145-145.
5
杨帆.
对艺术院校辅修专业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9):108-109.
6
李绍东.
高校辅修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6):36-38.
7
张丽,杨怀卿.
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
.高等农业教育,1998(4):46-47.
被引量:1
8
徐盛杰.
一波三折话求职[J]
.成才与就业,2014,0(20):44-45.
9
张海钟.
中小学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及师资培养若干问题的讨论[J]
.甘肃高师学报,2001,6(1):95-97.
被引量:1
10
李瑜玲,蒋峰华.
对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2):240-241.
被引量:2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