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底栖生物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
被引量: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海洋环境监测及对其质量的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底栖生物活动性小、地区性强,回避污染的能力远不及浮游生物和游泳动物,可以较好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在海洋污染生物监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监测的内容,包括指示生物、群落结构,生物测试、毒物分析等问题及海洋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今后生物学指标研究提出了看法。
作者
何明海
机构地区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54,共6页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关键词
海洋监测
底栖生物
海洋环境
评价
分类号
X834.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418
引证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38
参考文献
6
1
何明海,蔡尔西,吴启泉,江锦祥,林双淡,徐惠州,刘泉顺,郑凤武,李荣冠.九龙江口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生态学报,1988(02).
2
何明海,蔡尔西,吴启泉,江锦祥,林双淡,徐惠州,刘泉顺,郑凤武,李荣冠.
厦门西港底栖生物的生态[J]
.台湾海峡,1988,7(2):189-194.
被引量:20
3
何明海,吴启泉,郑凤武.
厦门港湾多毛类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
.台湾海峡,1987,6(3):251-259.
被引量:8
4
邹景忠,张树荣.海洋污染生态调查研究现状和发展主要趋向[J]海洋环境科学,1985(02).
5
范振刚.胶州湾潮间带污染生态学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2(06).
6
孙道元,陈木.小头虫作为有机质污染指示生物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1978(0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刘维坤,唐宗福,刘强池.
厦门港湾海底地貌及其冲淤变化[J]
.台湾海峡,1984,3(2):179-188.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6
1
薛雄志,杨喜爱.
近岸海域污染的生态效应评价[J]
.海洋科学,2004,28(10):75-80.
被引量:9
2
何明海,蔡尔西,徐惠州,江锦祥,郑凤武,李荣冠.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生态[J]
.台湾海峡,1993,12(1):61-68.
被引量:24
3
吴启泉.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软质海底多毛类的生态[J]
.台湾海峡,1993,12(4):324-334.
被引量:5
4
林俊辉,柯才焕,郑凤武,郑成兴,王建军,李荣冠.
同安湾春季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A01):155-160.
被引量:9
5
杨洁,蔡立哲,梁俊彦,周细平,金亮,陈志鸿.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两个优势种的发现及其数量分析[J]
.海洋科学,2007,31(9):44-49.
被引量:8
6
类彦立,孙瑞平.
黄海多毛环节动物多样性及区系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2008,32(4):40-51.
被引量:17
7
张雅芝,陈品健,陈灿忠,杨瑞琼,王渊源.
福建省主要港湾潮下带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23-29.
被引量:3
8
周细平,蔡立哲,梁俊彦,傅素晶,林和山,黄昆.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6):902-906.
被引量:19
9
高爱根,杨俊毅,董永庭,王春生,陈永寿.
秦山核电站Ⅲ期工程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生态研究[J]
.东海海洋,1998,16(3):25-32.
被引量:5
10
张莹,吕振波,徐宗法,陈玮,陈建强.
环境污染对小清河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2,31(2):381-387.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418
1
欧健,卢昌义.
厦门市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及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40-1244.
被引量:34
2
尤志杰,鲁建新,刘媛媛.
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的改进[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2):101-102.
被引量:6
3
叶属峰,纪焕红,曹恋,黄秀清.
河口大型工程对长江河口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
.海洋通报,2004,23(4):32-37.
被引量:56
4
刘卫霞,于子山,曲方圆,隋吉星,张志南.
北黄海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1):115-119.
被引量:7
5
LI YE.
Shenzhen People's Stories[J]
.China Today,2003,52(2):26-28.
被引量:1
6
徐君卓,溎彦,沈云章,吴祖杰,孙瑞林,汪忠强,楼丹.
象山港的生态环境和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技术[J]
.东海海洋,1993,11(1):53-60.
被引量:4
7
郝智慧,赵厚德,郑海发,孔辉.
鱼类实验动物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5).
被引量:6
8
杨俊毅,高爱根,陈全震,胡锡钢,杨关铭.
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J]
.东海海洋,2004,22(3):48-55.
被引量:11
9
黄秀清,潘海洪.
长江口疏浚泥对倾倒区环境质量的影响[J]
.海洋通报,1993,12(5):62-68.
被引量:4
10
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王春生,胡锡钢,陈全震,朱根海.
玉环坎门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分布特征[J]
.东海海洋,2004,22(4):24-3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32
1
高爱根,杨俊毅,胡锡钢,陈全震,曾江宁,董永庭.
2002年冬季象山港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分布特征[J]
.东海海洋,2004,22(2):28-34.
被引量:11
2
杨俊毅,高爱根,陈全震,胡锡钢,杨关铭.
拟建宁海电厂附近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J]
.东海海洋,2004,22(3):48-55.
被引量:11
3
宋成庆,孙永祥,周传光,滕永杰.
双壳类生理监测传感器及监测仪的研制与应用[J]
.海洋通报,1993,12(1):76-81.
4
吴宝铃,陆华,丘建文.
青岛湾排污海滩底栖动物的支序分类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3,13(1):121-126.
被引量:3
5
杨笑波,李建军,刘继芳.
水生动物的实验研究与应用[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5,15(1):48-50.
被引量:8
6
陆华,吴宝铃.
海河和蓟运河对其邻近海域排污影响的支序分类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3,13(2):123-126.
7
吴耀泉,张波.
烟台芝罘湾水域底栖动物生态环境特征[J]
.海洋环境科学,1994,13(3):1-6.
被引量:8
8
何明海.
塔角海洋倾倒区底栖生物生态[J]
.海洋通报,1995,14(6):29-39.
被引量:5
9
党宏月,黄勃.
一种简单有效的海洋污染监测手段──K-优势曲线[J]
.海洋科学,1996,20(1):2-6.
被引量:6
10
张敬怀,肖瑜璋,王华,林端,董艳红.
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6):561-56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38
1
代丽,姜新舒,张文杰,李奇,张真,黄倩,张荣勇.
滨海电厂取排水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J]
.给水排水,2023,49(S01):301-307.
被引量:4
2
张丹,张玉平,李晓蓓.
长江河口区南支水域营养状况及其理化驱动研究[J]
.给水排水,2021,47(S01):222-229.
被引量:4
3
冯洁怡,叶健欣.
湛江雷州湾水质污染状况评价[J]
.区域治理,2019,0(11):49-50.
4
金相灿,王圣瑞,姜霞.
湖泊水-沉积物界面三相结构模式的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z1):1-5.
被引量:28
5
李建军,刘继芳.
鰕虎鱼类的开发与应用[J]
.海洋与渔业,2007(11):38-40.
6
陶磊,尤仲杰,施慧雄,楼丹,焦海峰.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2010,3(1):49-55.
被引量:7
7
唐峰华,李磊,廖勇,王云龙.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39(6):696-702.
被引量:8
8
耿世昌,张杰,姜华帅.
舟山近海海洋倾废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2(2).
9
于力,刘杰,王霞,李专,杨国强,李成,卢振兰,李莉.
鱼组合测废水急性毒性技术的特点与理论基础[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12-16.
被引量:3
10
张宇红,胡成.
单因子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抚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1):276-279.
被引量:37
1
张建乐.
秦皇岛沿岸富营养化初探[J]
.海洋环境科学,1993,12(1):59-63.
被引量:10
2
戴国梁.
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1989,8(3):32-35.
被引量:9
3
范志杰,马永安.
海洋环境监测的功能[J]
.交通环保,1996,17(5):1-54.
4
金德美,宋玉珍.
利用底栖生物评价黄河上游永靖—兰州段水质污染的研究[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1(1):32-37.
被引量:8
5
张和庆.
粤东海区水体中六六六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底栖生物体内的蓄积[J]
.海洋科学,1989,13(2):58-61.
被引量:1
6
覃秋荣,龙晓红.
北海市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J]
.海洋环境科学,2000,19(2):43-45.
被引量:25
7
柳宪民,董振芳,孔繁荣.
海水中氚的测定[J]
.海洋环境科学,1989,8(3):75-82.
被引量:1
8
顾月娥.
比较两种测定海水中氨氮的方法[J]
.污染防治技术,1995,8(3):205-206.
9
王永生.
海洋环境继续恶化 海洋灾害损失巨大[J]
.西部资源,2006,0(1):27-27.
10
许昆灿.
我国近海海域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监测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1992,11(3):12-17.
被引量:16
海洋环境科学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