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1世纪的中国制造
被引量:
34
Made in China in the 21 Centu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在 2 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按照“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原则 ,分析了 2 0世纪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并根据现有基础和市场空间 ,提出了 2 1世纪中国制造业有预期成长优势的十大产业 ;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 ,提出了 2
作者
李寿生
机构地区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司
出处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14,共10页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关键词
制造业
中国
产业升级
技术开发
内部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分类号
F42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4
引证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261
参考文献
2
1
美国制造,1998年
2
日本制造:日本制造业变革的方针,1998年
同被引文献
144
1
王蓉.
政企关系、政府补助动机及其实施效果文献综述[J]
.财会通讯(下),2011(3):98-99.
被引量:6
2
陶用之,何干强.
信息化是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J]
.群众,2002,0(7):44-45.
被引量:1
3
江小涓.
“引进来”:跨国公司的投资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求是,2002(10):46-48.
被引量:9
4
李正全.
刍议东莞经济发展的“资本悖论”及其对策[J]
.经济前沿,2004(9):20-22.
被引量:2
5
刘国新,刘升福.
论R&D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动因[J]
.中外科技信息,2001(11):60-62.
被引量:3
6
李锦珠,方文明.
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竞争力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S):83-85.
被引量:5
7
李廉水,周勇.
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30个地区制造业评价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6):76-81.
被引量:39
8
王金蕾,李宏林.
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4):72-74.
被引量:11
9
纪利群,王恒山.
两种类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现状试析[J]
.工业工程,2005,8(5):1-5.
被引量:5
10
陈迅,韩亚琴.
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99-105.
被引量:211
引证文献
34
1
童有好.
中国制造:亚洲复兴的希望——兼评“中国制造威胁论”[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10):12-17.
2
徐可.
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其评价体系[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5):40-44.
3
黄珍生.
我国制造业的劣势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80-82.
4
张莉华.
南京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路径与对策[J]
.南京社会科学,2003(S2):193-198.
5
陈志友.
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趋势、特征、条件[J]
.生产力研究,2004(6):99-101.
被引量:4
6
张健.
知识型制造业的再认识[J]
.商业时代,2004(21):61-62.
7
宗刚,谢卓然,杜鹏.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42-45.
8
李廉水,谭智斌.
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2):1-6.
被引量:1
9
王金蕾,李宏林.
中国装备制造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6(4):72-74.
被引量:11
10
王章豹,吴庆庆.
抓住战略机遇期 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8):38-4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61
1
黄顺春,张书齐.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
.统计与决策,2021(2):5-9.
被引量:32
2
李晓钟.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2(8):17-25.
被引量:14
3
李勇.
发达国家先进制造战略框架、政策导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0(4):62-68.
4
王晓坤,周晓婷.
新时代企业社会责任的连锁效应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9):68-69.
5
李垒,王章豹.
自主创新: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4):8-11.
被引量:5
6
彭爱华.
中国——未来的“世界工厂”[J]
.财经科学,2003(S1):122-124.
7
徐可.
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其评价体系[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5):40-44.
8
沈禁,朱建锋.
中国制造业经济创造能力的国际比较[J]
.科技经济市场,2008(8):64-66.
被引量:7
9
张莉华.
南京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路径与对策[J]
.南京社会科学,2003(S2):193-198.
10
吴静.
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之路[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7):57-57.
被引量:1
1
我国入世后要更重视制造业[J]
.中国军转民,2001,0(11):23-23.
2
杨丽梅.
浅析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J]
.商场现代化,2008(3):256-258.
被引量:3
3
阎继文.
市场国际化——推动海尔电脑国际化进程[J]
.现代营销(下),2008(4):38-41.
4
陶婷.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彩电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J]
.消费导刊,2009,0(12):37-37.
5
周戎.
新材料板块:高成长优势正在显现[J]
.新材料产业,2006(3):52-56.
6
洪燕云,汪菲.
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管理新模式的研究[J]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8-21.
7
王少军,姜韶华.
基于PCA的建筑业可持续竞争力比较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2011,25(1):15-18.
被引量:2
8
王旭,李林,邓鸿星.
我国区域建筑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基于PP-DEA模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23-28.
被引量:14
9
张静晓,李慧.
西北五省建筑业成长差异与共性分析[J]
.建筑经济,2012,33(7):23-27.
被引量:2
中国工业经济
200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