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的特点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抗战文化运动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广泛性和群众性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化民族解放意识的主题。
作者
詹永媛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学院政法系
出处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98-101,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关键词
民族解放意识
群众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时期
国统区
抗战文化运动
历史背景
历史条件
爱国主义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
1
唐正芒.
抗战时期大后方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斗争[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1):25-29.
被引量:4
2
索世晖.
略论抗日文艺运动的几个阶段[J]
.中共党史研究,1990(6):48-5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
1
谢丹.
浅析郭沫若在抗战大后方的文化贡献——以第三厅和文工会为视角[J]
.科学咨询,2019,0(20):59-60.
被引量:1
2
王继平,杨晓晨.
论文化抗战的概念、范畴及其发展阶段[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2):166-175.
被引量:2
3
卢毅.
查禁与反查禁: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的宣传策略[J]
.抗战史料研究,2014(2):1-1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
1
黄药眠.
和范长江、陈同生在一起的日子里[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79(1):72-79.
被引量:5
2
吴祖鲲.
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及其特点[J]
.理论探讨,1995(5):29-32.
被引量:2
3
高向远.
论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169-172.
被引量:8
4
刘辉,黄兴涛.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再认识[J]
.党的文献,2002(3):53-56.
被引量:13
5
唐正芒.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J]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被引量:5
6
唐正芒.
西部抗战文化与西部文化开发——写在抗战胜利60周年[J]
.宁夏社会科学,2005(4):110-113.
被引量:2
7
朱敏彦.
抗战文化发展述论[J]
.探索与争鸣,2005(9):5-7.
被引量:3
8
胡移山.
华侨抗战: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429-432.
被引量:3
9
韦庆儿.
论抗战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J]
.桂海论丛,2006,22(1):95-96.
被引量:5
10
唐正芒.
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述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123-131.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郜世奇,郑欣.
抗战时期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J]
.党政干部学刊,2008(5):15-16.
2
唐正芒,高文学.
国内近十年抗战文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重庆社会科学,2012(9):94-10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徐明珍.
抗战文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J]
.党史博采(下),2015(10):21-22.
2
张暴默.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文化研究述评[J]
.新丝路(下旬),2019,0(8):24-26.
3
左福生.
渝刊对抗战文史研究的学术传播述评——基于重庆社科期刊近十年载文情况的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5):49-57.
4
傅晓岚,袁佳红.
论客籍作者对巴渝历史文化的贡献--基于《巴渝文献总目》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7(5):208-215.
5
张炜.
抗战时期跨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抗敌活动及其文化思想——以阎宗临和蒋彝为中心[J]
.抗战文化研究,2015(1):35-49.
6
陈媛媛.
浅谈法租界广州湾的抗战文化[J]
.商业故事,2016,0(29):148-149.
1
高向远.
论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169-172.
被引量:8
2
曹敏华.
国统区抗战文化运动述论[J]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5):49-55.
被引量:1
3
师小玲.
用抗战精神研究抗战文化——桂林文化城研究专家魏华龄先生访谈录[J]
.传承,2005,0(3):30-32.
4
詹永媛.
论中共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2):97-101.
被引量:1
5
邓群.
桂林抗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J]
.传承,2005,0(3):20-22.
被引量:1
6
文天行.
抗战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J]
.中华文化论坛,2015(7):5-12.
被引量:5
7
康忠慧.
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以戏剧运动为中心的考察[J]
.广西文史,2005(3):22-26.
8
谭肇毅.
蒋桂矛盾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67-72.
被引量:2
9
景秀明.
抗战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评《中国东南抗战文化史论》[J]
.浙江社会科学,1994(2):107-108.
10
肖海燕.
论中国共产党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2):79-82.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