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述了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现状、成因 。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01年第4期47-48,共2页
Journal of Ningxia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58
-
1吴玺,程旭学,马岳昆,李戍.罗山自然保护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J].地下水,2012,34(1):23-26. 被引量:4
-
2魏耀先,张占强.荒漠翡翠——罗山[J].中国林业,2004(09B):45-45. 被引量:2
-
3何彤慧.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0,15(4):76-79. 被引量:16
-
4刘菊湘.关于宁夏森林演变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4(3):77-81. 被引量:6
-
5胡忠军,于长青,徐宏发,王淯.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24(4):433-437. 被引量:62
-
6彭乃志,傅抱璞,梁旭.宁夏气温的数学模拟及多年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1995,14(3):82-87. 被引量:1
-
7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宫鹏,郑循华,翟盘茂,张德二,赵宗慈,王绍武,王会军,罗勇,陈德亮,高学杰,戴晓苏.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Ⅰ):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被引量:1197
-
8殷宝法,淮虎银,张镱锂,周乐,魏万红.青藏铁路、公路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26(12):3917-3923. 被引量:77
-
9徐秀梅,董玉芝.宁夏大罗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干旱区研究,1997,14(2):19-24. 被引量:6
-
10桑建人,刘玉兰,舒志亮.近44a宁夏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中国沙漠,2007,27(5):878-882.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4
-
1何彤慧,姜玲.由宁夏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看生态建设的整体性[J].经济地理,2002,22(5):612-615. 被引量:3
-
2马超,王夏冰,刘畅.41年罗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的演进与孤立生境的形成[J].生态学报,2019,39(20):7709-7721. 被引量:5
-
3张娜,李宇洁,王剑虹,孙玉婧,完玛草.浅谈生物技术在沙化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9(2):71-73.
-
4何彤慧.宁夏中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非整体性问题[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1):23-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吕晓芳,张镱锂,申元村.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以盐池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32-138. 被引量:9
-
2刘菊湘.关于宁夏森林演变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4(3):77-81. 被引量:6
-
3陈豫英,赵光平,王红英.宁夏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J].灾害学,2005,20(3):25-28. 被引量:18
-
4米文宝,商庆凯,阴柯欣,樊新刚.近35年来宁夏大学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经济地理,2020,40(5):29-39.
-
5李昭楠,胡垚坤,刘七军,刘树梁.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模拟分析——来自宁夏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1,37(11):209-215. 被引量:6
-
6王娟,王志红,张建国,初娜,李斯,尹展.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及其影响强度评价[J].自然资源遥感,2022,34(4):235-242. 被引量:3
-
7苏文瑞,田佳,杨泽康,李万源,郭睿妍,刘文娟.基于GEE和LandTrendr的宁夏“三山”森林干扰监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2,20(6):41-49. 被引量:2
-
8赵晓玉,李明达,王子寅,刘慧丽,马若石,刘秉儒.宁夏罗山不同林分凋落物微生物群落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10):157-167. 被引量:1
-
9兰珍珍,王新谱,张鑫,乔丽娜,马嘉瑜,施兴文.影响宁夏大罗山青海云杉林烟翅腮扁叶蜂发生的关键因子[J].植物保护,2024,50(4):183-188.
-
10王婉,张浩斌,宋妤婧,马超.宁夏西海固九县区遥感生态质量变化及驱动分析[J].测绘科学,2024,49(6):106-125.
-
1张建新.探析红寺堡灌区的节水灌溉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216-216. 被引量:1
-
2桂林国,丁金英.开发红寺堡灌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9(2):25-26. 被引量:4
-
3金国柱,马玉兰.红寺堡灌区土壤存在问题及改良利用途径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1998(5):25-27. 被引量:1
-
4马玉兰,金国柱.浅析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盐化问题[J].干旱区研究,1999,16(1):63-66. 被引量:4
-
5邵建华,闫建忠.对红寺堡灌区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4):90-92. 被引量:1
-
6桂林国,王世荣,赵天成.玉米在红寺堡灌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及发展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2,48(4):25-26. 被引量:2
-
7薛塞光.浅谈红寺堡灌区开发中的土壤盐渍化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02,43(6):41-43. 被引量:2
-
8胡君.红寺堡灌区水资源状况及节水潜力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0(24):10-10.
-
9潘萍,毛立民,赵涛,冯兴无.红寺堡灌区土壤盐化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01,42(3):9-10. 被引量:3
-
10胡培兴.中国沙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林业,2002(04A):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