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燃煤电厂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
13
Current State of Flue Gas Desulphid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ique in Coal- Fired Power Pla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和正在研究开发的一些SO2 /NOx 的联合脱除技术。包括炉内和烟气中SO2 /NOx 联合脱除技术 ,并针对我国国情对我国烟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
张朝晖
赵毅
马双忱
机构地区
华北电力大学环工系
出处
《电力情报》
2001年第1期4-8,共5页
Information on Electric Power
关键词
烟气脱硫
肿氮
控制技术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燃煤电厂
分类号
X773.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0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16
参考文献
8
1
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及综合评价(一)[J]
.环境保护,1998,26(4):4-6.
被引量:14
2
黄诗坚.
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系统及其环保特性[J]
.电力环境保护,1998,14(2):6-12.
被引量:3
3
崔树建.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4
杨立进,尤一安,朱法华.
德国施万多夫(Schwandorf)电厂脱氮、脱硫工艺及工程技术参数[J]
.电力环境保护,1996,12(2):37-40.
被引量:4
5
钱海燕,孔庆刚.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J]
.环境导报,1999(6):11-14.
被引量:8
6
岳松,串亚权,江志远.
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中SO_2和NO_x和研究[J]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6):32-35.
被引量:13
7
王银生,季学李.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脱硫脱氮与除尘技术[J]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7-19.
被引量:16
8
赵建海,赵毅,马双忱,李燕中.
粉煤灰在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前景[J]
.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14(2):50-52.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李道林.
增压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
.动力工程,1994,14(2):13-20.
被引量:5
2
吴彦,朱益民,王荣毅.
电晕法脱硫脱硝电源/反应器的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5,35(1):31-34.
被引量:9
3
周黎明,杨兰均.
高压脉冲电晕放电脱硫脱硝技术[J]
.高电压技术,1995,21(3):25-28.
被引量:8
4
李谦,宁成,周文俊,李劲.
脉冲供能集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为一体的机理[J]
.环境保护科学,1995,21(1):11-16.
被引量:9
5
周小谦.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J]
.科技导报,1995,13(7):20-24.
被引量:1
6
吴彦.
脉冲放电脱硫脱硝技术研究[J]
.静电,1996,11(1):2-4.
被引量:5
7
赵志斌,王宁会,王荣毅,王文春.
含灰含水烟气的脉冲放电脱除NO和NO_x的研究[J]
.环境科学,1996,17(3):27-30.
被引量:6
8
依成武,白希尧,白敏冬,满书玲,黄立群.
超高压脉冲放电分解烟尘有害气体的实验研究[J]
.工业安全与防尘,1996(7):4-6.
被引量:3
9
刘书海.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关键问题讨论[J]
.环境科学,1996,17(2):86-89.
被引量:21
10
李谦,宁成,李劲.
脉冲放电净化燃煤烟气新技术研究的概况[J]
.环境保护科学,1996,22(1):17-2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6
1
易瑞强.
有机胺脱硫在铜冶炼中的高效运用[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0,0(2):84-88.
被引量:4
2
李欣颖,申美兰.
烟气脱硫技术进展[J]
.有色矿冶,2005,21(5):46-48.
被引量:4
3
魏先勋,楚凯锋,翟云波,李方文,张德见.
改性粉煤灰脱除二氧化硫的实验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4):77-80.
被引量:15
4
王军方,王凡,张凡,王红梅,高境,郝永利,高静.
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2):21-24.
被引量:4
5
莫松兵.
循环流化床烟气综合治理工程实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2(6):29-31.
6
林泽武,苏大雄.
LIFAC脱硫灰渣再利用的脱硫性能研究[J]
.化工时刊,2005,19(3):16-17.
被引量:3
7
严国奇,潘理黎,黄小华.
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脱硝技术[J]
.环境技术,2005,23(3):1-3.
被引量:5
8
王敦球,张文杰,钱莹,宋韶华.
粉煤灰脱除烟道气SO_2实验[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2):234-236.
被引量:8
9
谭庆锋,陶琨.
电厂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J]
.江西化工,2005,21(3):19-22.
被引量:3
10
覃阳,甘明.
北京2008奥运新建场馆——国家体育馆[J]
.建筑结构,2006,36(1):5-5.
同被引文献
101
1
侯贵华,李伟峰,郭伟,陈景华,罗驹华,王京刚.
转炉钢渣的显微形貌及矿物相[J]
.硅酸盐学报,2008,36(4):436-443.
被引量:103
2
束继伟,刘大俊,王少青,肖鹏,刘大勇.
降低锅炉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J]
.黑龙江电力,2004,26(4):265-267.
被引量:3
3
岑超平,古国榜.
尿素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热力学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5):7-8.
被引量:17
4
岑超平,古国榜.
尿素和添加剂湿法烟气同时脱硫脱氮工艺研究(Ι)[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4):285-287.
被引量:10
5
毛本将,丁伯南.
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及工业应用[J]
.环境保护,2004,32(9):15-18.
被引量:18
6
邱鸿恩,吴丹,王睿.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25(6):1-5.
被引量:16
7
赵毅,马双忱,黄建军,许佩瑶,汪黎东.
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试验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2):120-124.
被引量:32
8
沈德树,赵欣,甘海明.
烟气中SO_2/NO_x同时吸收催化脱除的研究[J]
.环境科学,1994,15(5):40-42.
被引量:12
9
姜涌,夏明明,覃绍亮,陈振宇.
热力型NO_x的抑制[J]
.电站系统工程,2005,21(2):25-26.
被引量:22
10
黄辉,姜学东,邱瑞昌,胡小吐.
新型流光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29(2):31-34.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3
1
董辉,蔡九菊,杜涛,于庆波,王爱华,刘汉桥,王连勇,田红.
一种新型烟气除尘脱硫脱氮一体化装置[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70-71.
被引量:3
2
万朝军,黄建洪.
尿素湿法烟气脱硫动力学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B06):1-2.
3
韩璞,毛新静,焦嵩鸣,宁薇薇.
湿法烟气脱硫中GGH的利弊分析[J]
.电力科学与工程,2006,22(2):28-30.
被引量:17
4
赵毅,韩钟国,韩颖慧,要杰.
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及新进展[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2):4-6.
被引量:27
5
陈文强.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GGH设置与否的比较分析[J]
.广东科技,2009,18(14):158-160.
被引量:1
6
赵毅,韩钟国,韩颖慧,要杰.
干法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及进展[J]
.电力环境保护,2009,25(4):22-25.
被引量:16
7
周建国,段三良.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综合评价——基于博弈改进云模型[J]
.技术经济,2009,28(8):66-71.
被引量:8
8
陈曦梅.
火力发电厂燃烧中低NO_x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47-48.
被引量:7
9
柳莲,王承学.
燃煤烟气脱硝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4,35(1):15-20.
10
李福林.
煤粉锅炉低NOx燃烧调整[J]
.科技与企业,2014(15):389-389.
二级引证文献
116
1
吴炬,邹天舒,冷杰,曲莹军,徐晓初.
采用混合式烟气再热技术治理火电厂“石膏雨”[J]
.中国电力,2012,45(12):26-30.
被引量:26
2
张林俊.
无GGH湿法脱硫新建单筒烟囱防腐蚀设计探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S1):83-85.
被引量:1
3
杜涛.
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探讨[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3(S2).
被引量:2
4
束继伟,刘大俊,王少青,肖鹏,刘大勇.
降低锅炉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J]
.黑龙江电力,2004,26(4):265-267.
被引量:3
5
姜涌,夏明明,覃绍亮,陈振宇.
热力型NO_x的抑制[J]
.电站系统工程,2005,21(2):25-26.
被引量:22
6
马照民.
燃煤电站锅炉技改中控制氮氧化物的效果[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9):21-22.
被引量:1
7
胡金盛.
年终收入筹划之银行篇[J]
.大众理财顾问,2005(11):55-56.
8
洪成梅,杨士建,陆上岭.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12):21-22.
被引量:1
9
任建兴,徐敏,李芳芹,孙雪松,孙坚荣.
炉内飞灰特性与SO_2排放浓度的实验研究[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22(1):5-8.
被引量:2
10
郑海红,王冉阳,任建兴.
空气分级燃烧降低燃煤电站锅炉NO_x生成的技术分析[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22(1):29-32.
被引量:13
1
于洪海.
工业燃煤锅炉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研究与应用[J]
.环境科学导刊,2015,34(3):78-80.
被引量:5
2
韩恒超,刘伟军,曹伟武.
燃煤烟气联合脱硫脱氮除尘技术研究进展[J]
.上海环境科学,2011,30(5):224-230.
被引量:5
3
章玲,潘卫国,吴江,胡深亚.
燃煤电站锅炉多种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的比较与分析[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26(4):322-326.
被引量:5
4
袁婉丽,王翠苹,贾少刚.
不同生物质活性炭脱除烟气中SO_2/NO_x的实验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25(2):31-34.
被引量:1
5
蒋光梅,陈国梁,何义斌,郭泉.
玻璃熔窑烟气湿法联合脱硫脱氮技术[J]
.建材世界,2013,34(4):115-117.
被引量:2
6
王雁,郑楚光.
CuO/γ-Al_2O_3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11):55-59.
被引量:3
7
黄丽丽.
锅炉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7(3):74-74.
被引量:2
8
李苇林,苏军划,沈煜晖,谷吉林.
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分析[J]
.华电技术,2015,37(10):63-64.
被引量:2
9
王伟能.
氨法烟气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工艺[J]
.能源环境保护,2008,22(1):15-17.
被引量:2
10
孔火良,金保升,吴慧芳,仲兆平.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主要工艺[J]
.环境技术,2002,20(4):15-20.
被引量:6
电力情报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