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38,共7页
Reform
共引文献9
-
1高山平.徐州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J].大众科技,2004,6(8):3-5.
-
2高山平.徐州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45-1746.
-
3英国好利得颜料公司面对中国市场将有更大举措[J].国外塑料,2006,24(4):99-99.
-
4钱宇丹.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法制与经济,2012,21(4):63-64. 被引量:4
-
5李清泉,李军平,陈蓓蕾.内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4):55-57.
-
6来明敏.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融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2(3):52-57. 被引量:3
-
7谢玉梅.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弱势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3):36-39.
-
8张淑云,胡晓亮.徐州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5(9S):193-194. 被引量:2
-
9陈大雄.论政府与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3):75-7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9
-
1吴海兵,黄添勇,M.M.Rahman.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1):2-4. 被引量:2
-
2文晓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63-264. 被引量:14
-
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1,(2).
-
4林毅夫.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主体是中小企业[J].工业企业管理,2001,(3):51-51.
-
5钟晓妍.美国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值得借鉴[J].台湾、澳门及海外管理学,2000,(10):31-31.
-
6[4]周惠中. 略谈伪劣商品和打假--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应用(现代经济学前沿课题第三集)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01.01.
-
9杨大明.金融服务新契机[J].经济管理文摘,2002,(4).
-
10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J].经济管理文摘,2001,(12).
引证文献11
-
1伍军,齐亚莉.《中小企业促进法》与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财经科学,2002(S2):111-112. 被引量:2
-
2王立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从国际比较看发展中小企业对于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大意义[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8(1):57-59.
-
3黎鹏昊,杨钊.中小企业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7-8.
-
4闫肃.浅谈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10(5):51-52.
-
5张丽华.劳动合同法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0(5):71-72. 被引量:1
-
6顾远,向崇学.中小企业——创造经济活力的源泉[J].商业研究,2002(6):49-52. 被引量:1
-
7侯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管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35):95-96.
-
8高小玲,刘臣钦.中美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之比较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2(10):30-34. 被引量:6
-
9康涛,张晓晖.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22(5):18-22. 被引量:1
-
10赵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J].北方经贸,2003(3):68-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
-
1毕芳,王纬.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和解决对策[J].山东经济,2004,20(4):54-56.
-
2尹柳营,牟红彬.美国扶持中小企业做法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04,23(10):99-100. 被引量:4
-
3赵永刚.我国中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研究[J].生态经济,2005,21(1):77-79. 被引量:6
-
4石凤妍,赵亚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1):27-29. 被引量:17
-
5史红,陈炜.浅析美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经验与启示[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6(4):76-78. 被引量:3
-
6雷英,林渝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SWOT分析[J].价值工程,2006,25(7):55-57. 被引量:5
-
7王娟.试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11-13.
-
8罗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基于广东龙江家具产业的调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2):51-55. 被引量:3
-
9刘志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0):10-11. 被引量:6
-
10张芳芳,张裕明.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1-2. 被引量:8
-
1美国公司强调中国法治改革的重要性[J].经济研究资料,2002(11):44-44.
-
2潘德军,关田.面对“入世”企业如何以法竞争[J].国际商业技术,2000(6):39-40.
-
3邢明军.狠抓作风建设 推进改革发展[J].中国石化,2002(2):29-30.
-
4楊合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J].中国法律(中英文版),2002(5):25-27.
-
5江大权.创建“四好”班子 当好“排头兵”[J].中国石化,2008(12):76-77.
-
6群山.运用法律开掘国际市场的奇特经营思路[J].成都经济发展,2001(2):31-34.
-
7庄晋财.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制度保障[J].乡镇经济,2003,19(12):27-29.
-
8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西部市场化[J].现代人事,2000(9):45-46.
-
9西部大开发实质是西部市场化[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0,2(4):18-18.
-
10刘大洪,潘晓生.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03(12):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