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肾虚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判操作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中医的理论特色 ,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 ,对肾虚证的 68项辨证因子 ,逐项进行轻、中、重等级评分的细则研究 ,提出程度轻重、伴随条件、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诱发因素、参照对比等 6条基本原则 ,为肾虚证的半定量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
严石林
张连文
王米渠
袁世宏
朱永光
吴斌
郑文博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山西职工医学院
出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5 0 70 848)
关键词
证候定量诊断
肾虚证
半定量化
评分细则
分类号
R256.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1.6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512
引证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435
参考文献
2
1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梁嵘.
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1):4-6.
被引量:16
2
韦黎.
證、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4-9.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杨维益.
中体西用与“证”的动物模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14-18.
被引量:11
2
沈自尹.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J]中医杂志,1986(02).
3
匡萃璋.
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学问题——关于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几点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1992,7(5):3-8.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47
1
苏丽娜,李其忠.
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概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7):69-70.
被引量:1
2
陈勇,韩凤梅,李瀚旻.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分型的方法学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6):51-54.
被引量:3
3
张志斌,王永炎.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被引量:160
4
孟庆刚,郭书文,王建明.
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4):24-25.
被引量:21
5
朱文锋,黄碧群.
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J]
.山西中医,2005,21(3):1-3.
被引量:20
6
陆明,王米渠,李炜弘,杨娟娟,赵雪晴,李常度.
寒证家系筛选研究中寒热因子评价探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049-3050.
被引量:1
7
郭小青,孙长清,韩丽萍.
“症”、“证”、“病”等中医诊断基本概念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2005,25(6):57-59.
被引量:7
8
封静,张志斌.
现代证候概念研究发展趋势[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1):54-56.
被引量:2
9
张连文,袁世宏.
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辨证研究(Ⅰ)——隐结构法的基本思想及隐结构分析工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6):365-369.
被引量:100
10
孙海舒,马堃.
功能性子宫出血古代文献证候规律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8):610-61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512
1
陆明,严石林,丁维俊,王米渠,李炜弘,吴斌.
家族性肾阳虚寒证与糖、蛋白、脂质代谢相关性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701-702.
被引量:14
2
崔国方,何秉贤,肉孜.阿吉,沙根德克.
新疆和田老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长寿的关系[J]
.疑难病杂志,2002,1(2):74-75.
被引量:3
3
聂明,季天佑,何顺祥,施凯升,张刚.
前列腺术后尿失禁的药物联合治疗[J]
.感染.炎症.修复,2002(2):128-128.
被引量:1
4
李晓声,王家让.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概况[J]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4,27(5):10-11.
被引量:26
5
吴斌,高峰,严石林,李炜弘,王米渠.
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819-1820.
被引量:13
6
袁世宏,王天芳.
多元统计方法在建立证候诊断模型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9-11.
被引量:26
7
陆明,黄信勇,王米渠,李常度,吴斌,陈聪,谭从娥.
虚寒证主观感觉与客观温度变化的研究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2379-2380.
被引量:7
8
刘孟元,史轶蘩.
细胞因子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3,16(5):239-243.
被引量:27
9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胡镜清.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23-28.
被引量:111
10
沈自尹.
补肾法调节肾阳虚证T细胞凋亡的规律—重塑基因平衡[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21-322.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66
1
吴斌,高峰,严石林,李炜弘,王米渠.
肾阳虚证的辨证因子规律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819-1820.
被引量:13
2
杨丽萍,陆明,王米渠,黄信勇,李常度.
通过基因差异表达评价肾阳虚骨关节炎个案疗效[J]
.河南中医,2004,24(9):19-21.
被引量:9
3
谭从娥,黄信勇,吴斌,陆明,陈聪,李常度,王米渠.
骨关节炎肾阳虚证个案的温针疗效及基因表达谱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0):2662-2664.
被引量:10
4
陆明,杨丽萍,黄信勇,张天娥,王米渠.
温针个案的分子药效学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41-143.
被引量:2
5
潘玲,王米渠,严石林,吴斌,李炜弘,丁维俊,谭从娥,王建国.
祖孙三辈肾阳虚在家系中的特征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52-54.
被引量:5
6
许先立.
试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21(4):63-65.
7
陆明,王米渠,李炜弘,杨娟娟,赵雪晴,李常度.
寒证家系筛选研究中寒热因子评价探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3):3049-3050.
被引量:1
8
高锋,何文锦,陆明,王米渠,严石林.
肾阳虚证14例的辨证因子与证候诊断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555-556.
被引量:1
9
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一对单卵双生子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的动态变化观察[J]
.中医药学刊,2006,24(4):581-583.
10
袁世宏,王米渠,王天芳,严石林,毕焕英,师建梅,赵燕.
聚类分析对肾虚症状的探索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54-25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435
1
梁启放,杨玲,张梦阳,郭舒欣,杨艳芳,齐劲,欧镭颖,黄智峰,曾建峰,刘步平.
贴敷影响前列腺疾病临床报告可视化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0(10):184-187.
2
郑勇强,苏茹.
基于数据挖掘的彭万年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遣方用药规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0(9):159-161.
3
王建军,杨卫敏,郑浩涛,陈建湘,蔡东滨,吕涵青,秦秀德,刘兰英.
基于fMRI图论网络探索脑小血管病性轻度认知障碍的虚、实证候拓扑属性对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1):69-75.
被引量:1
4
黄海彬,张桂荣,杨忠奇.
郁证从少阴论治与临证发微[J]
.四川中医,2022,40(9):34-36.
被引量:5
5
苗德雨,王祖龙,张宸铭,贾金虎,孟明贤.
以隐结构探究阳痿证候与辨证规律[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3,29(12):1010-1017.
6
朱广辉,李杰.
基于“阳非有余”及“阳常有余”探讨温阳法论治恶性肿瘤[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2):41-44.
被引量:16
7
许玉龙,张宛秋,李轲,代民涛,李建生,张瑞,李庆磊,毕园园.
基于隐结构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症-证-药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20(10):59-63.
被引量:8
8
赵敏,冯新玲,吕银娟,周艳艳,萧闵.
右归胶囊对肾阳虚大鼠固有免疫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6):13-17.
被引量:2
9
焦宏官,崔蒙.
证候规范化的方法学研究概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107-109.
10
严石林,李炜弘,高峰,林辰清.
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寒热病性倾向性的研究[J]
.癌症进展,2004,2(2):131-134.
被引量:11
1
严石林,高锋,吴斌,李炜弘,高泓,冯韧,王米渠.
肾阳虚证半定量化操作标准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01-702.
被引量:24
2
王米渠,严石林,吴斌,李炜弘,高泓,高峰.
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量化标准的研究——分子中医研究系列报道(2)[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49-250.
被引量:43
3
赵志成.
关于保健按摩操作程序的探讨[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7(2):47-48.
4
朱绪.
关于保健按摩操作程序的探讨[J]
.按摩与导引,2004,20(5):57-58.
5
欧锋.
推拿配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0(7):28-29.
被引量:1
6
储浩然,李难,程红亮.
温针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24-425.
被引量:25
7
黄腾辉.
肾虚证症状量化等级评判标准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108-110.
被引量:7
8
郭建中,徐立然.
艾滋病中医临床症状量化的思考与分析[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5-8.
被引量:12
9
朱少铭,余艳莉,王晓南,金朝霞,黄群平.
对213名中高级医师参与病例讨论的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2):86-86.
10
温淑云,郦永平.
中医证候量化分析研究述略[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5-6.
被引量:6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