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为中国土地学会成立20周年而作
被引量:9
China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Administration in 21st Century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China Land Science
同被引文献44
-
1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20(6):645-652. 被引量:412
-
2张迪,张凤荣,安萍莉,刘黎明.中国现阶段后备耕地资源经济供给能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4,26(5):46-52. 被引量:63
-
3刘长胜,卢伟,金晓斌,周寅康.GIS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4):333-337. 被引量:48
-
4许联芳,杨春华,孔祥丽,罗俊.西南喀斯特移民区土地整理模式及安全对策——以桂西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75-79. 被引量:12
-
5崔伟宏,张显峰.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动态模拟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4(1):79-85. 被引量:20
-
6宋先钧,冯维和,李金秀.发展丘陵地区特色农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5):41-43. 被引量:2
-
7罗为群,蒋忠诚,覃小群.广西平果龙何屯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探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98-102. 被引量:18
-
8毛艳玲.GIS支持下的闽侯县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82-385. 被引量:22
-
9朱玉碧,凌成树.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410-413. 被引量:17
-
10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持续利用——以广安区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5):440-44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
1胡刚.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低山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方案设计及评价[J].理论月刊,2005(11):192-194. 被引量:1
-
2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48-51. 被引量:2
-
3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广安市广安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4):81-84. 被引量:1
-
4薛宗保,杨位飞,潘安,周申立,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69-172. 被引量:1
-
5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持续利用——以广安区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5):440-445. 被引量:5
-
6王筱明,闫弘文,卞正富.基于适宜性的山东大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307-312. 被引量:44
-
7郭青霞,张前进.关于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3):288-290. 被引量:23
-
8黄云,廖铁军,向华辉,曾令康.紫色土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1):54-57. 被引量:8
-
9刘彦随,吴传钧,张建平.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地理研究,2003,22(4):416-422.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96
-
1王玉程,马艳会.基于ARCGIS对新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天津市北辰区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S02):111-117. 被引量:3
-
2郑志林,姜刚.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初探[J].山西建筑,2007(8):209-210. 被引量:2
-
3卢向虎,张正河.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5(5):41-43. 被引量:13
-
4汪庆.我国农村荒旧宅基地资源复垦现状分析与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7):14-15. 被引量:4
-
5匡晖.陇东地区土地资源特点与可持续利用途径[J].甘肃科技,2005,21(11):20-22. 被引量:1
-
6章波,唐健,黄贤金,姚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研究——以北京市郊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1):34-38. 被引量:135
-
7黄云,廖铁军,傅瓦利.三峡库区土地开发利用潜力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385-388. 被引量:3
-
8薛宗保,周申立,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48-51. 被引量:2
-
9周申立,薛宗保,杨位飞,潘安,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广安市广安区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4):81-84. 被引量:1
-
10薛宗保,杨位飞,潘安,周申立,罗江平.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安区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69-172. 被引量:1
-
1李元.二十一世纪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J].重庆地政,2001(1):8-10.
-
2杜向宇.霍山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56-58.
-
3李瑾,秦富.我国畜牧业发展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J].饲料广角,2007(14):18-21. 被引量:1
-
4解厚忠.谈安徽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J].华东森林经理,1998,12(4):26-30. 被引量:1
-
5李元.土地管理展望[J].中国地产市场,2001(1):8-13.
-
6宁平.盛世华章续新篇[J].学习与研究,2009(11):80-80.
-
7刘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J].中华魂,2009(10):23-28.
-
8肖南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途径及对策[J].国土经济,1999(2):66-66. 被引量:1
-
9新一轮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改什么?怎么改?[J].农村青年,2016,0(5):42-43.
-
10张红宇.健全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的若干建议[J].南方农业,2014,0(5Z):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