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编差
被引量:
12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任何事物,其价值的性质与大小至少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事物本身的构成及其属性,它决定了价值的可能性空间;其次是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对自己想从中获取什么的需求的认识,它决定了人对某一书物的价值取向,划出了人对某一事物价值的期望空间;
作者
叶澜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8-32,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
可能性空间
事物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8
引证文献
127
二级引证文献
845
参考文献
3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
2
《教育学参考资料》(上)(下).
3
《中共中央关千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同被引文献
618
1
翁琳,赵秀丽,马早明.
家长幼儿入学准备观念的差异——基于中美日三国幼儿家长的实证比较[J]
.教育学术月刊,2021(1):57-63.
被引量:15
2
刘黔敏.
公正:教育内在的伦理追求[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209-212.
被引量:3
3
单美贤,李艺.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59-66.
被引量:9
4
曾洪伟.
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5-107.
被引量:33
5
庞学光.
唯理性教育的局限与完整性教育的构想[J]
.现代教育论丛,2001(1):1-9.
被引量:10
6
海路,巴战龙,李红婷.
珍视乡土知识 传承民族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综述[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87-90.
被引量:20
7
刘铁芳.
质疑创新教育[J]
.书屋,2001(11):45-50.
被引量:5
8
鲁洁.
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11):3-10.
被引量:145
9
赵婷婷.
国内元教育学缘何沉寂[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4):82-84.
被引量:8
10
冯建军.
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60-6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7
1
金琼洁,占小红.
STEM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发展路向[J]
.教学与管理,2020,0(3):1-4.
被引量:5
2
房晓梅,梁艳.
略论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价值取向——立足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J]
.文教资料,2007(2):121-122.
3
张佳.
学生跨年段交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8):31-36.
4
魏家琴.
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
.世纪桥,2013(3):80-81.
5
王俊.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价值观的演变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44-45.
被引量:2
6
彭泽平.
初建的“传统”——建国之初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史考察[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70-76.
被引量:4
7
王青禾.
高校体育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6):23-25.
被引量:4
8
杨志坚.
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五)——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问题与挑战[J]
.辽宁教育研究,2004(9):20-26.
被引量:17
9
陈颖.
论传统大学精神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J]
.江苏高教,2006(1):24-26.
被引量:8
10
易玮.
当前烟草行业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J]
.中国烟草学报,2006,12(2):3-5.
二级引证文献
845
1
羌毅.
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29.
被引量:21
2
王明建.
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办学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郑州师范教育,2021(1):15-18.
被引量:1
3
卢惠璋.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建构[J]
.知识窗(教师版),2023(10):96-98.
4
闫广芬,李文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国特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36):27-33.
被引量:33
5
张治国,黎艳春.
基于语言管理域的我国壮语使用调查研究——以广西来宾为例[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2(2):26-37.
6
袁利平,李君筱.
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与未来展望[J]
.教育学术月刊,2021(3):18-26.
被引量:8
7
杨帅,乔晓熔,高金锋.
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代际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1(1):39-52.
8
曾文婕,周子仪,赖静.
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估”——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评估转型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9,0(24):19-27.
被引量:6
9
赵蓉英,陈文欣.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评价科学方法创新[J]
.情报科学,2022,40(11):3-11.
被引量:3
10
吴欣悦.
劳动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探究文献综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76-178.
被引量:4
1
高金玲.
师幼主体作用与双边有效教学浅谈[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0(11):38-39.
2
钱迎华.
提升教育观念 优化师幼互动[J]
.贵州教育,2007(2):20-22.
被引量:1
3
王守忠,张增常.
创造力的结构研究[J]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8):19-20.
被引量:1
4
陆艳林.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J]
.吉林教育(综合),2009(3):57-57.
5
让“身体”回到教学[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5,0(4):6-6.
6
朱茂华.
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师,2010(10):91-91.
7
张凯.
网络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利与弊[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6(8):90-90.
8
杨道宇.
事物本身:课程理解的真正对象[J]
.教育科学,2012,28(4):21-25.
被引量:2
9
刘刚,胡水星,高辉.
移动学习的“微”变及其应对策略[J]
.教育科学文摘,2014,33(2):84-85.
10
王永升.
初中化学与情感教学[J]
.金色年华(下),2010(4):197-197.
被引量:1
教育研究
198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